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图生活

鄂托克前旗:创造了西北荒漠化草原地区“七个率先”的神话

发布时间: 2017-03-29 10:56:1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伦晓璇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鄂前旗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质量价格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数据采集管理办法和采集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满意的说。鄂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南端的一个边陲小镇,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超前的智慧,在西北地区创造了“七个率先”的神话,硬是在荒漠化草原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这条生态文明之路离不开上级领导们的重视,2014年,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区名录发布,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名列其中。2015年,鄂尔多斯市委将鄂托克前旗确定为全市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这份沉甸甸的殊荣,让鄂前旗迅速启动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确定了“机构与任务同步落实、研究与考察同步推进、完善与评审同步实施、摸底与探索同步开展、总结与推广同步跟进”的“五同步”工作思路,以组织保障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先行,以负债表编制为核心,以探索方式方法为关键,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成果应用为目的,积极稳妥探索,渐进式推进,建立健全了生态文明各项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符合旗区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体系。

立足旗情,深化研究,建立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7+4+7”工作格局

鄂前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16年9月完成了试点改革的全部研究成果,形成了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7+4+7”工作格局。

 7:即“七大类表体系”,构建了西北地区首套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主要以土地资源(林地、草地、湿地、城市绿地和耕地)、生物资源(珍稀濒危动物)、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矿产资源(煤炭、天然气)、环境资源(大气资源)、特色资源(风能、太阳能)等6大类自然资源资产为主要统计内容,包含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表、质量表、价值表、流向表、负债与损益表、负债表总表、风电和太阳能行业损益表等7大类表体系,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负债表编制经验已在全市进行推广,负债表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期先进水平,并被国家审计署确定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课题研究联系点之一。

4:即建立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体系。一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改革制度体系。鄂托克前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了以《鄂托克前旗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一个总方案为引领、80多项工作制度为支撑的制度方案体系,并适时更新完善、细化落实,促进改革全面协调、无缝衔接,实现了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制度再塑造和设计再构筑。二是建立了一套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及台账。根据各镇、各嘎查村立地条件,建立了旗、镇、嘎查村和户“四级”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及台账,并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普查,填制了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表”及“变动流向表”。鄂前旗于2015年底,完成了全旗2014和2015年实物量数据录入工作;2016年8月底,又完成了镇、嘎查、户的数据录入工作。当各地纷纷着手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时,鄂前旗已经先期一年完成了负债表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建立了一套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实现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鄂前旗相继印发了水(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草原、林地、土地、矿产、新能源等5套7大类数据采集标准和办法,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数据采集标准体系。四是建立了一个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鄂前旗在完成旗镇村三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表和变动流向表填制工作基础上,依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体系,建立了西北地区首家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平台,建设了集数据采集、价值核算、统计分析、指标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并于2016年10月底建成投用,具备了复制推广的条件。

7:即实现了“七个率先”,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一是与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编制了我国西北地区首套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形成了具有典型西北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西北模式”;二是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生态文明改革制度体系;三是率先建立了首套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及台账;四是率先建立了首套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标准和管理办法;五是率先建立了首家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管理平台;六是率先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质量价格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七是率先实现了研究与实践的同步推进。

注重实践,加强应用,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做法

鄂前旗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更加注重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应用,促进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发展、惠及百姓。实现了研究成果在审计中的运用。鄂托克前旗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期间,同步探索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审计,倒逼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工作总方案,制定了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审计结果整改督查和审计成果运用及责任追究3项审计制度,明确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审计原则、审计范围和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审计为核心,从2015年9起,相继开展并完成了对水(地表水、地下水)、草原(耕地)、森林(湿地、城市绿地、生物资源)、矿产(能源、化工、建材)、国土(农用地、建设用地)、环境等6大类资源资产的探索性审计;2016年12月,又率先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试点审计工作,完成了对全旗2014年和2015年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的试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正和完善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反复融合。

根据审计结果,探索建立了全旗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考核评价指标和责任界定及责任追究标准2套体系。通过审计,鄂托克前旗已初步掌握了全旗水、草原、森林资源资产现状、类型空间分布、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初步建立了水浇地面积、畜牧头数、基本草原划定面积、林地用地、城市绿地面积、野生动植物资源资产等12套信息化数据库,既为全旗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表的填写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形成推动,倒逼自然资源资产主管部门快进度、高质量完成实物量表和流向表等数据系统的编制,推进全旗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进程。

实现了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鄂前旗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地下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试点工作,制定了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完成了对各镇、各嘎查(村)户籍数、人口数、草牧场面积、水浇地面积及水利工程设施等相关数据的摸底调查,现正进行水利工程设施产权证发放和四级分水准备工作。在全旗范围内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使得全旗每年节水20%以上,2015年培育起本土滴灌生产厂家12家;提出了“以水定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牧区水利建设方针,针对西北牧区典型区域建立了牧区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提出了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两种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对宏观控制区域草地畜牧业生产建设发展和农牧区水量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5年9月,全国牧区水、草、畜平衡管理和饲草料地节水技术培训班在我旗举办。实现了研究成果在草原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全区首家旗县级“草原信息中心”,启动了“数字草原”建设工作,建立了草原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草原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及时研究和掌握草原环境变化情况,为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草原生态项目及草原生态补奖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广绒山羊增绒技术,暖季放牧时间由传统的15小时缩短到7小时,减轻对草牧场的压力50%以上,既保护了草原,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我旗稳步推进草原确权登记工作,草原确权率达97%以上,草原确权、农村牧区宅基地发证等工作全面完成,经验在全区、全国推广。

实现了研究成果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全旗森林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均未突破划定红线,且稳定持续增长,并以全旗草牧场“三权”分离工作为契机,将林地确权与草牧场划分同步进行,建立并运用智慧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将已列入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明确划分出来,逐步厘清草原和林地的面积。在全旗范围内推广渗滴灌柠条补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打造了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文冠果苗1万多株,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农牧民增收途径。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鄂前旗将继续加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天送康庄大道,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积累经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