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图 片>图生活>

祥云缭绕 飞舟彼岸:蓝山砚笔下的乐山大佛

发布时间:2018-06-01 14:30: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伦晓璇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宋人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苏东坡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生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嘉州即现在的四川省乐山市,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就坐落于城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自古就有一山一佛一世界,一山一水一嘉州的美誉。

建造于唐代的乐山大佛,俯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恢宏庄严,千百年来,护佑着往来舟楫和芸芸众生,备受世人敬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歌咏赞叹和丹青大师倾力描摹的对象,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陆俨少、吴冠中、李琼久等大师都以乐山大佛为题材,留下很多写景造型的精品力作。

美妙之图发自内心,悦目之画出自妙手。出生于乐山的画家蓝山砚,自幼就浸润于这方钟灵毓秀之地。幼时无数次乘船经由大佛脚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已在画家年少时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初,蓝山砚应联合国世界人民理事会主席Sherrill女士和华人榜创始人温绍康先生之邀,参与为祈愿世界和平的相关活动,激发了画家祈福世界平安和赞美家乡的创作灵感,由此精心创作出《乐山大佛》这幅别开生面的佳作。

画家通过多次现场写生将心中佛境挥于笔下,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勾皴点染出大佛手抚双膝、临江端坐、远望峨眉的雄姿。再用墨破色之法,大笔散锋描绘出凌云山的临江丹崖峭壁。以泼墨形式表现大佛背后郁郁葱葱的茂林修竹,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从而突出大佛的慈悲法相。

画中一抺祥云来自佛心,好象在深情地向人世间传递祥和之气。如果说江水是流动的祥云,那么至尊至圣的大佛何尝不是祥云。正是佛以及佛法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它用祥云般的光明、智慧、慈悲启迪人生,护佑众生,引领众生。

画家为造险取势,寄留白表现出一股雾气,恰好把山与水连成整体。在大佛脚下是翻波涌浪的三江汇流处,蓝山砚用简练之笔,画出手握长篙的船工驾驭一叶轻舟在急浪中飞速前行。巍巍大佛与江中小舟,佛像的沉静与江流的涌动形成生命强烈的对比,构成人与自然无比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即将穿云而过的轻舟不仅能使观画者有催人奋进的感悟,更疑聚慈眉善目的乐山大佛赐福于民,普渡众生的深刻寓意。

综观其画,祥云缭绕、江水欢歌、小舟破浪腾飞,在佛光照耀下使人觉醒,启人开悟,令人的生命之舟,驶向光辉的彼岸。

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鲁军看到此画欣然题赞:“摩顶千嶂翠,膝前一川风;佛说大自在,我看小船东”。北京文博学院院长、著名鉴定专家陈步一先生认为山砚笔下的《乐山大佛》,山水相连,动静相宜,用传统笔墨结合当代审美元素表现出佛像的慈悲庄严,画境清新、气韵空灵而又寓意深远。

蓝山砚热爱家乡的绿水青山,虽身在异乡,却心系故里。蓝山砚说他在创作此画过程中,心手相应,一气呵成,如有神助。林从光将军挥毫题写“蓝天作纸山为砚,笔墨挥洒抒豪情”。正可谓:挥毫沷墨蓝山砚,凌云大佛立笔端。三江欢歌嘉州美,祥云飘绕佛如天。

蓝山砚,号醉松堂主人、瑞恒居士,四川乐山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峨眉山大光明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一级创作员,北京市朝阳区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文联理事。    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家报》、《美术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或做专题介绍。多幅作品被中南海、全国人大、北京天安门、峨眉山大佛禅院、中国金陵印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多家机构陈列收藏。

刘奎荣,四川省乐山市人。在《乐山日报》开辟“画家笔下的乐山大佛”专栏。该专栏先后获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四川新闻奖一等奖”和“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美术评论专著《赏析画家笔下的乐山大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好评如潮。(刘奎荣    文)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