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频频出镜常被误以为是女保镖 昨回母校交流翻译心得
前段时间,姚雯敏随从国家领导人出访,频频出镜,有媒体揣测她是武功高强的保镖,或者是特别助理。
答案揭晓:她是外交部西班牙语翻译,一名纯正的“广州妹”。昨日,她出现在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建校20周年的报告会上,与师弟师妹们交流翻译心得。
文/记者何瑞琪
图/记者杨耀烨
每天看新闻背单词了解时事
与校友久别重逢,姚雯敏远远地就被同门喊出名字:“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你。”昔日同学对她的职业有太多的好奇,问外交部有无着装要求。“庄重就好。”她把话题委婉地接过去,既有纪律性强的保密意识,又不失大方得体。
姚雯敏来自广州增城,今年29岁,初高中就读于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后被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进入外交部工作。现在为外交部西班牙语高级翻译,曾多次承担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翻译。
她的这个年纪层在翻译人员中属中坚力量,据可查资料,目前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1岁左右,年轻人占八成,女性撑起大半边天,共同带来“中国翻译的国家队”这个美誉。
外界好奇,要达到什么英语水平才能担此大纲?姚雯敏说其实没那么神秘,他们大多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研究生,通过国考进入外交部后,再次接受入部考试。笔试相当难,面试也不简单,层层筛选录取最顶尖几个,进入实习阶段。考察原则是当年周恩来提出的十六字要求:“站稳立场,熟悉业务,掌握政策,严守纪律。”
这个实际上是“淘汰式培训”,前辈陪同学员练习时效性强的新闻,全面观察外语基本功、声音状态、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等等。
要真正当上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就要大量反复的练习。“有种上学的状态”,姚雯敏说,现在她还每天保持背单词的习惯,各个专业领域的术语总要懂得一些。因为工作与时事政策紧密关联,她至今仍然每天翻阅当天的新闻和评论,了解世界动态以及中国的立场。她的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维持下去,当她不由自主地看到中文时,嘴里就会马上条件反射说出西班牙语来。
提前整理领导人常用诗句
问及姚雯敏当翻译压力大不大时,她脱口而出:“很大,这是一份不允许出错的职业。”
有一次,她翻译南美某国家领导人的话时,现场声效较差听不清,对方一直讲述过去的历史,她不慎将“导弹”翻译成“火箭”。事后,前辈向她严肃指正,要求她多读各国的历史,这个教训她一直记得。
姚雯敏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到拉美一次,每次出访前一个月,她就要开始做大量细致的准备。除了通读相关出访资料,还要熟悉领导人的讲话风格,多向上次的随同翻译请教。不过功夫要用在平时,因领导人经常援引诗词,为了更好地翻译出其中精髓,《孙子兵法》、《论语》、《左传》等翻译本要常看常揣摩。
虽然给领导人当翻译看起来风光,但摆在面前的是实实在在的艰辛。她常常飞行十多个小时后就开始连续作战。有同事值出差高峰期,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这份工作既新鲜又枯燥,只有保持热爱,才有动力做好。”姚雯敏说她喜欢到世界不同地方去,深入各个不同领域,扩充自己的知识。
看美剧听广播脱离应试英语
其实,姚雯敏走上翻译这条路,是因为天赋,也因为家庭对她的支持。1997年她进入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时,父母因企业改制双双下岗,父亲更不得不在街头摆摊做配钥匙的小生意补贴家用。
曾经的班主任说她自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磨炼出沉稳大气。“这个孩子太不一般了,成熟得有点让老师都产生距离感,但你不能不佩服她,她的语言天赋、她的思维敏捷、她的老成干练。后来,升到高中,见过她写的文字,有了诗、有了梦、有了少女情怀,甚至有了哲学的深邃,看出中外文学作品对她影响尤深。”
回顾读书之路,姚雯敏说,自己没明确的规划,只是脚踏实地,争取更多锻炼的机会。参加英语演讲、辩论赛、出国短暂交流,这一切都凝聚成了“翻译梦”。
她寄语同学们,学习语言一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另一方面不能只会应试。她建议可以看美剧、听英语广播、看英文原著,进入学习外语的情境中。另外要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抓住机会与外国人交流,用开阔的思维接受世界。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