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首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脸上挂满笑容。
中国网11月17日讯(黄显斌 洪建国) 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在圆满完成为期两个月的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务,并与第二批医疗队顺利实现轮换交接后,于11月16日下午搭乘专机平安回到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自9月17日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以来,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牢记重托,精诚团结,勇于担当,不惧艰险,以精湛的医术和过硬的作风,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第一线,为控制疫情、救治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塞拉利昂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两个月来,我们先后完成了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的改造和启用,共收治留观患者274人,其中已确诊埃博拉患者145例,排除疑似患者79例,中塞友好医院成为塞拉利昂日均收治病人最多、住院病人最多的留观中心。”医疗队队长李进介绍,“我们对塞方87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实现了中塞双方医护人员的‘零感染’,还为塞拉利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传染病防治队’。这一成果是在我国对埃博拉病毒既无防治经验,也无临床实践的情况下取得的。”
“塞拉利昂除了埃博拉疫情外,疟疾、霍乱、伤寒、拉沙热、马尔堡出血热等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医疗队员的生命健康。”医疗队教导员孙捷说,“尽管工作压力大,感染风险高,但我医疗队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染病诊治防领域的技术优势和防控经验,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采取了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了全体队员的健康平安。”
据介绍,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抵塞后,定期组织对工作区域和居住场所的环境进行卫生整顿,清理杂草和积水,喷洒杀虫剂,有效抑制了蚊虫孳生。医疗队注重加强对埃博拉、疟疾、霍乱、伤寒等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和临床诊治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防范意识,明确防范手段,细化防范方法。进出工作区时,医护人员严格穿脱防护服、医用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严格遵守“三区两线”流程设置,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彻底分开,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而且每次进出病房至少两人同行,以便互相检查和监督,防止感染埃博拉病毒。在室外活动时,每名队员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日常生活中,避免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定期为队员发放电子驱蚊器、电热蚊香片和杀虫气雾剂等灭蚊器具,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防止蚊虫叮咬引起疟疾。
针对疫区自然条件差、队员体力消耗大的实际,医疗队充分发挥板蓝根颗粒、复方青花颗粒、连花清瘟颗粒等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预防作用,定期用金银花、菊花、板蓝根组方煎煮中药汤剂,及时对队员们的身体进行调节干预,有效增强大家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同时,生活上严格手卫生,及时彻底洗手,严把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厨房做到生熟分开,对厨具和餐具及时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引起伤寒和霍乱。此外,医疗队严格实行日安全例会制度及每日零报告制度,设立专门队医,坚持每日巡诊查体、检测两次体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经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医疗队防控各种传染病的工作扎实有效,最终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