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我的船 我的家——走进中国"竺可桢"号船[组图]

发布时间: 2015-05-25 08:32:10  |  来源: 国际在线  |  作者: 国际在线  |  责任编辑: 郑亮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航行中的“竺可桢”船(摄影:杨新明、叶峰)

原标题:我的船,我的家——走进中国“竺可桢”号船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曾韵):5月17日,就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访问巴西的前一天,中国“竺可桢”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抵达了巴西东北部城市萨尔瓦多,开始对巴西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访问巴西萨尔瓦多港。

第一次不知归期的任务

“竺可桢”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2014年5月至10月,“竺可桢”船奉命执行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寻任务,先后2次穿越赤道,3次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代表团展开技术合作与交流,7批次向国际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400余万组。在为期157天、3万多海里的航程中,“竺可桢”船首次成功参与国际性联合搜救行动,创造了单船海外部署时间最长、航程最远、浪高4米以上恶劣海况连续航行作业时间最长3项新纪录。

而在出发之前,对于参与此次搜救任务的150余名海军官兵而言,要面临的是:陌生的海域、未知的突发事件、不分昼夜的紧急任务和不可预知的归期。竺可桢船装备组长羊牧少校、航海长丁新刚上尉就告诉记者:“有些烟民,到后来烟都没有了,就抽茶叶,最后茶叶也没了,就到澳大利亚买烟卷,烟卷抽没了,最后就抽白菜叶子,然后剩下来的烂白菜叶子晒一晒,准备的烟都不够。烟在国外又是高档消费,一包烟的价格就相当于国内一条烟的价格。”

“从这里也就是看出来,大家出发的时候都以为时间不长,相对而言自己准备的各种东西都不是很充分,因为不知道多长时间。我们一般的心理预计都是三个月,没想到最后是六个月。”

在执行搜救任务期间,竺可桢船遇到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当时,竺可桢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搜寻区开展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技术组成员闻琪林少校告诉记者,但是当时,由于要在浪高4米以上的恶劣海况连续航行作业150多天,而使用的多波束已经使用了十年之久,导致中途出现了设备故障。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很快停靠港口,对设备进行了应急抢修,这是第一次在国外进行修理。他说:“返回码头基本上是三、四天的时间,基本上天天都在那个地方,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拆开,研究到底是哪里坏了。因为表面上看只是工作不了了,但是必须找出哪里出现的问题。可能说看到的是电源坏了,但其实可能是别的板坏了。所以把整个多波束都拆掉,一块板、一块备件、一个小部件都要检查,最终确认出问题的备件,我们再寄回国内,国内再组织人员,及时把备件寄到澳大利亚,然后我们花了半天时间就修好了。”

“自信、开放、合作、文明”的海军技术外交

自从这次参与国际搜救任务,竺可桢船的官兵们都意识到了中国海军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闻琪林任务归来后就有这样的感受:“一是要和国际开展交流,因为国际上这种高科技设备,像欧美国家的设备比较先进。二是从这次和澳大利亚交流中发现,中国海军走出去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走出去交流才知道人家的水平如何,人家的作业要求、标准是什么,然后才能找到自身的差距。现在交流过后也了解了,基本摸清了。”

2015年2月初,竺可桢船再次奉命出行,跨越180天的环球航行训练结合出访任务。期间将跨越4大洲、航经3大洋、6个海峡,6次穿越赤道。巴西的萨尔瓦多港是该船在圆满完成第一、第二航段任务,继毛里求斯路易港、南非开普敦后进行的第三次靠港补给休整。在这次环球航行中,中国海军向世人展示了“自信、开放、合作、文明”的良好形象。这是该船首次代表中国海道测量局出访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成员国巴西。中国和巴西都是国际海道测量的成员国,且同属南极海道测量组织。经过五天的友好访问,任务技术组组长张亚彪少校告诉记者,中国和巴西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因此在海道测量方面的设置有着相似之处,他说:“通过这几天和巴西海军交流,和中国一样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都是积极防御的思想。在海道测量方面,也主要是四个专业:第一、海道测量,也就是海洋测绘;第二是水温气象,即温度、盐度、风向、风速等;第三是航海导航,航标和导航设备等;第四是防险救生。”

张亚彪将这次交流比作中国海军的“技术外交”,此外,他们还与巴西海军陆战队官兵举行了足球友谊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等文娱活动。

1   2   3   4   5   下一页  


 
标题图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