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追记 “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披肝沥胆 从医报国

发布时间: 2015-07-29 15:58:1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继荣 罗国金 张奎 裴希婷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黄志强院士在肝胆外科查房(2006.12)-肝胆外科病房  孔令占摄影

  “医学领域里,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从医70余年,在黄志强的心底,一直萦绕着这样一种情怀:在医学领域,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上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行医的黄志强发现,一直以来的临床工作中没有一本适合国人疾病谱的西医学教课书,外科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均是国外教材的原版或译本。“医学科学的领域里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呢?”一种民族自尊感在黄志强心中油然升起。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中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病人犹如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哪一天会突然爆发。医生见到的病人病程大多已进入到中晚期,病情复杂,是良性胆道疾病中的“不治之症”。我国没有自己的专著,这让肝内胆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成为“盲区”。

黄志强首先展开调查研究,积攒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他寻找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医疗方法夯实了基础。1957年,他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在世界范围内为此病的治疗方法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1958年,黄志强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题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例报告)》的文章,这是在国际上见到的最早应用肝外科技术解决胆道问题的报道。黄志强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肝脏部分切除法,也终于登上了国外的教科书。

1962年,黄志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体的肝胆外科专科,由他提出的关于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疗技术与原则,已成为有关肝胆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南和规范,居世界领先水平。

1964年,他在国际上第一个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使肝内胆管大出血不再是“不治之症”。

1973年,黄志强围绕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提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以及“高位肝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和手术治疗上的主要难点”的著名论断,两个著名论断,引起国际医学界轰动。

1983年,由黄志强倡导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诞生,黄志强任首届组长。

……

2000年,78岁,黄志强凭《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90岁,黄志强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授予在国际上为外科学发展作出显著成绩及重要贡献的专家的最高殊荣。

此后,黄志强多次代表我国出席世界外科学术大会并在大会做重要学术报告,在国际上奠定了我国肝胆外科学的学术地位。凭借对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黄志强开创了具有我国疾病特色的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病一整套独特有效的诊治理论、技术和方法,使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在国际肝胆外科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黄志强被同行誉为我国的“胆道外科之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标题图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