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召开第十场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新华网天津8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 张泽伟)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在19日举行的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经过几天的工作,目前已经掌握了爆炸仓库里的危化品种类和数量,大约有40种、2500吨。目前危化品的清理方案也已经确定。
何树山说,这40种危化品主要是三大类,一个是氧化物,也就是硝酸铵、硝酸钾,加起来1300吨左右;第二大类是易燃物体,主要品种是金属钠和金属镁,加起来大约500吨;第三类是剧毒,以氰化钠为主,大约是700吨。
由于危化品种类多、数量大,清理起来非常复杂。何树山介绍说,事故处置小组已经成立,经过研判制定了清理方案,并从18日晚上开始实施。“成立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由防化兵、专家和企业人员组成。首先采取排查,像探雷一样,把所有散落在地面的危化品罐、包括集装箱一个一个地进行排查。目前正在第一步勘查的阶段。”
何树山说,勘察阶段是最困难、也最危险的阶段。勘查阶段结束后将进行清运、洗硝、转运等等处理工作。
专家:天津港爆炸核心区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两天来,一则关于天津港爆炸核心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的新闻受到了广泛关注。正在天津爆炸现场执行救援指导任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化武专家组指出,爆炸现场根本不可能产生神经性毒气,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17日晚,一则媒体报道称,天津港爆炸现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指标达到了最高值,甚至认为爆炸区内的多种危化品都可能产生这类物质。国家神经性毒剂中毒救治标准的起草者,国际同类标准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王永安研究员说,神经性毒气的标准说法应该是神经性毒剂,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几十倍,合成极为复杂,而从爆炸现场探明化学原料,结合神经性毒剂的核心原料和生产条件来看,事故现场根本没有产生神经性毒剂的可能。
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专家丁日高认同王永安的观点:“只要具备专业常识,就知道这绝不可能。”
同在现场执行任务的总参谋部防化指挥学院专家王宁也持同样观点:“我们看到这则报道时都很吃惊。”
“一般的测量仪器出现误报很常见。”王永安说,从电视来看,现场使用的仪器并非行业中认定的可以准确确定检测结果的“金标准”仪器。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聂志勇、全军中毒救治中心王汉斌主任医师同时介绍,到目前为止,专家组并没有听说有神经性毒剂中毒病例。王汉斌认为,危险化学品检测及判读应当依据科学程序来进行。“此次重大误判,源自于对仪器检测的结果没有进行常识性分析解读。”
王永安介绍,一般来说,对于这种容易发生误判的一般仪器检测出的结果,应当首先进行基于专业常识的分析判断,其次应与其他仪器检测出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如果仍有疑问,就应该用质谱等高级的“金标准”仪器进行确认,特别是神经性毒剂这种毒极性大、极易引发恐慌的化学品,尤其应该谨慎确认。
“现在民众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大量危化品的危害上,应强化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让公众能动态得知环境情况和数据。”王永安说,但监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建议媒体在采访时,应选择真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避免因为不当解读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新华网 记者徐壮志、毛振华、李鲲)
黄兴国:牺牲消防人员追认烈士 事发地立碑咏志》》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杨焕宁:依法依规彻查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