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人彩,46岁,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人,2014年在江西新视界眼科医院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右眼视力维持为0.12。“我的左眼从小就失明了,角膜移植救了我因炎症即将失明的右眼。现在生活能自理,还能干点活,想看看捐给我角膜的人长啥样”(3月28日摄)。
遗体捐献,被众多受捐者誉为“献给生命的礼物”,也是让逝者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清明节前夕,几位受捐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无名捐献人”表示深切的缅怀(空白相框象征着遗体捐献者,按照国际惯例,器官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信息受到保护)。
遗体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的主要途径,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器官移植,但全国器官捐献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众多患者仍在等待中。遗体捐献还面临着器官移植资质医院偏少、器官捐献协调员短缺、器官分配效率、捐献救助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器官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近年来,全社会也以设立基金资助捐献者家庭、建立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组织捐友家属联谊会、拍摄广告宣传片等形式鼓励和支持遗体捐献事业。据江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全国器官捐献案例从2010年的34例增长到2015年的2766例。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完善,会有更多“爱心”传递下去,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