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祭扫者在北京某陵园的壁葬园区祭扫(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王新明、李放
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让我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追思中感悟生命,在感恩中传承责任。
一名祭扫者在北京某陵园的壁葬园区祭扫(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王新明、李放
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让我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追思中感悟生命,在感恩中传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