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机器人跳舞吸引不少参观者围观。
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迎来周末观展高峰。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6月1日至7日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新华社北京6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宓盈婷 王君宝)“高大上”的探月工程、“接地气”的智能化植物工厂、跳“骑马舞”的机器人、代表医学领域顶尖水平的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在近日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各项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悉数亮相。记者从中挑选八大科技“尖货”,一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天宫一号模拟体验舱】
记者在天宫一号模拟体验舱展区看到,许多观众聚集在此,跃跃欲试,都想体验一次模拟飞船的着陆过程。该模拟体验舱内部仿照天宫一号真实场景制作,舱内装有自行车计量计、舱内航天服和电解质氧设备等实物,并配合液晶电视屏幕播放航天员太空生活和工作场景。“坐在虚拟现实体验座椅上,真的感觉自己就像宇航员,眼前看到的一切都很逼真!”观众夏先生激动地说。
【未来智能驾驶舱】
在飞机未来智能驾驶舱的展示区,不少观众正在体验模拟驾驶。据介绍,未来飞机的智能驾驶舱会采用超宽超大触摸显示屏,呈现驾驶舱的简洁布局,同时以触摸和语音控制作为主要控制方案,并集成增强型态势感知技术,可以实现驾驶舱的智能控制。
【智能植物工厂】
小小的一间房间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盆栽,LED光不断闪烁,这里就是智能植物工厂。智能化植物工厂技术率先突破了基于光配方的LED光源创制与光环境智能调控、营养品质调控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等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植物工厂高技术的国家。“有了这项技术,以后植物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这不仅能够突破耕地的限制,还能够减少物流和环境的成本,从而推动整个种植业的发展。”科幻研究者李兆欣说。
【骨科手术机器人】
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款我国自主创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在多模图像配准、机器人控制、患者实时跟踪和路径自动补偿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精确度达到0.8毫米,减少术中辐射70%以上,提高手术效率20%以上,并具有减少失血量和术中组织创伤等优势。目前,该系统已在十多家医院使用,累计手术超过2000例,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这项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胶囊胃镜机器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观众纷纷驻足于几颗小小的胶囊机器人面前。原来,这种“胶囊胃镜机器人”,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胃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胶囊胃镜不同于以往的插管胃镜,只需喝一口水,吞下一粒普通胶囊大小的胃镜机器人,这颗“有眼有脚”的小小机器人,就会在人体内“翻转腾挪”,360度无死角地观察胃部所有部位,不会给受检者带来不适感,只需15分钟即可完成胃镜检查。看来,这个小小的机器人将为中国千千万万的胃病患者带来福音。
【量子通信】
作为我国一项走在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量子通信主要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该技术具有安全性和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两大特征。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金融、政务、国防等重要领域,堪称信息传递的忠诚“捍卫者”。
【北斗导航系统】
在重大专项和战略高技术展区,一个造型炫目、体格庞大的物体格外引人注目,原来它就是北斗卫星网络实体模型。作为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系统重点解决我军民用户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问题。2012年,已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18年,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将服务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
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展品之一,汽车总能吸引大量观众的目光。在新能源汽车展区,一款第二代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正在接受观众的“打量”,别看这款车外观普普通通,但它在第一代基础上增添了点到点的行驶能力,具有城市工况下自动跟车、主动避撞、自动紧急刹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将为未来的交通格局带来巨大变化,今后人们的环保、出行成本都将有效降低。”李兆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