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9日讯(记者韩琳)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 “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正式成立;2015年4月23日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正式挂牌。两次落实新政策,6年多的开发,给横琴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横琴离规划的目标还有多远?
8月27日下午,“经济活力看广东•开放发展——泛珠网络媒体走访自贸区”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从南沙奔赴广东自贸试验区另一个片区——横琴新区片区。记者的实地采访获得了一部分答案。
横琴地下管廊:一百年的标准
近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大跃进”时期,高、大、上、快的发展也带来了粗糙、短视等不少问题。横琴原先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海岛,6年多的快速建设,让它成了什么样子?抱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们登上横琴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苍翠欲滴的草木花卉遍布各处,各类建筑风格各异。合理的规划、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这个海岛给人的第一印象。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记者们首先来到横琴地下管廊,看到了美丽背后的原因——那就是创新的思维和高新技术。
横琴地下管廊。(韩琳摄)
据介绍,横琴新区综合管廊项目全长33.4公里,深入地下6米,沿城市主干道布局,成“日”字型布置于市政绿化带下方。管廊内部铺设的管线包含给水管、中水管、通信管、220kV电力电缆、供热管(冷凝水管)、真空垃圾管,并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了部分其他管线的铺设空间。管廊按防水钢筋混凝土设计,可抵抗7级地震,并具备自动排水、空气质量监测、自动报警等多项功能。
沿扶梯进入地下,记者发现这个地下的隧道大约有3米的直径,里面整洁干爽。一边是一根粗大的黑色管子,另一边排列着很多根白色的PVC管,从接头处可以看见里面装的是各类线缆,还有很多管子是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黑色的是给水管,白色的里面装的是电缆等各类线缆,之所以有很多空的,是为以后预备的。
“横琴的城市建设规划的是一百年以后的情况,有很多空的管子是很自然的。”工作人员的一句话,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了解,横琴开发之初就确定了建设“百年城市”的梦想,在市政建设中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地上地下并重,有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总投资135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20亿元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条管廊建成后,是目前国内单项工程建设长度最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综合管廊。2015年,横琴综合管廊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
有了这条管廊,横琴就不会出现国内城市常见的“拉链路”和“蜘蛛网”,在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保障了地面交通通畅,营造了路面整洁的环境。
工作人员还说,横琴是海岛,地下土质如同果冻一般,施工难度是很大的,打地基就用了很多建筑材料和新技术。由于时间关系,记者们来不及了解细节,只能脑补了一下施工的情况和所用的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