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深山里的熊猫人[组图]

发布时间: 2016-12-28 15:38: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韦华,广西人,家乡在广西秀丽的喀斯特群峰之中。三年前,他辞去南宁动物园的工作来到距故乡千里之遥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工作,二零一五年申请调至核桃坪。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地处卧龙深山中,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为2500至3100米,场内溪流纵横,野生竹林丰茂,有多种大熊猫伴生动物,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2014年,大熊猫“华荣”、“华妍”分别在母亲“华美”和“晔晔”的陪同下一起转入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这是天台山野化培训场首次启用。到目前为止,这里成功培训了华姣”“华妍”“张梦”三只大熊猫。

2016年12月14日,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又迎来两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母子,对于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十分高兴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两个幼小的生命离自然又近了一步。

有熊猫的地方就有熊猫人的身影。为了及时监测野化培训大熊猫情况,采集样品,搜集第一手数据,寒来暑往。春天万物复苏,野外到处都会有解冻的石头滚落,随时都有危险发生;夏天雨水特别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倒树等危险;秋天硕果累累,大山里也越加危险重重;而到了冬天,天台山的寒冷又让人受不了,最冷的时候到了零下17°。

韦华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名饲养员,这次他和杨长江等有经验的老野化培训员一起,陪伴着四只大熊猫来到天台山。来到熟悉的地方,往事历历在目。为了保证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是安全健康的生活着,不论风霜雪雨都要每天监测两次大熊猫的活动区域,恶劣气候和特殊环境让他们一整天都得在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中穿梭,野外厚厚的积雪里到处都是不同尺码的脚印。中午饿了就在雪地里吃点冷鸡蛋和面包,渴了就喝一些山沟水,无数次被蚂蟥咬得血迹斑斑,经历过滚滚洪流呼啸而来,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初冬的天台山野化培训场白雪飘飘,一片银装素裹。因为成功将四只大熊猫放入了野化培训圈,大家都感到十分轻松、愉悦,韦华显得格外开心。这两对熊猫母子中,有一对是“喜妹”和她的女儿“八喜”,在2015年调来核桃坪基地之前,韦华曾在雅安碧峰峡基地饲养过“喜妹”。他对“喜妹”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喜妹’身形优美,性格聪明伶俐,喜欢玩水,爱美容,那跑动的身姿一扭一扭实在漂亮极了……”

然而,大熊猫们却未必有着饲养员们的轻松愉快。一个全新的,树木、灌丛密布的世界,他们是那么地猝不及防,尤其是尚未具备独立应对新世界的能力的熊猫幼仔。在众人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韦华、杨长江与先前就驻守在山上的冯高志一起,立即开始了对四只熊猫的监测工作。

但是,在连续两天的监测中,他们始终没有发现“八喜”的身影。“它会不会因过于紧张而出现什么意外呢?”晚上,韦华在小木屋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更加着急难耐,对于他而言,“八喜”就像是一个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它可不能有任何闪失!

17日下午,他们终于决定进入培训圈寻找“八喜”。他们首先尝试将“喜妹”引入隔离笼。也许是因为“喜妹”还不适应新的环境,显得非常紧张,他们的引诱尝试并未奏效。无线电监测信号显示“八喜”位于培训圈的另一头,与“喜妹”距离很远,他们决定撇开“喜妹”,从另一头进入培训圈。“看到了,原来在那儿”韦华高兴地说道,“八喜,以后别藏得那么严实了,你知不知道我们担心你两天了”。看到“八喜”在圈里安然无恙,韦华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来了。一切进展得似乎很顺利,他们边走边监测“喜妹”母子的位置,直到他们决定退出培训圈之前,两只熊猫似乎都未曾发生移动。也许是山地复杂的地势影响了无线电定位的准确性,当他们正准备离开时,“喜妹”挡住了他们的退路。面对两个穿着熊猫服的熊猫人,“喜妹”护仔心切,不由分说地向他们扑了过去……

当人们在中途遇见韦华时,他已经躺在了担架上,眼睛无力地睁着。他的帽子和眼镜都不见了,头上有一条很深的伤口,一根折断的指骨显露在外面,血肉一片模糊,两只裤腿被血浸成了深红……

韦华被立刻送往了成都,在华西医院接受治疗。当医生剪开他的裤腿和袖子的时候,发现他的脚筋已被咬断,四肢的肌肉都被严重咬烂了。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双手的腕骨都被咬断了,左手掌约三分之一几乎被咬掉。

他忍着剧痛接受手术,清创。同事们纷纷看望这个为大熊猫野化培训事业付出的英雄,而当他清醒后看到同事的第一句话却是:“喜妹母子没事吧?”

朋友们,当你坐在吹着空调的电影院看《我们诞生在中国》,感受熊猫母子“萌萌哒”魅力的时候;当你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大熊猫“华妍”“张梦”放归自然新闻报道的时候;当你在大自然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你可曾知道,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有一群熊猫人驻扎深山,用他们青春和汗水,铺起了一条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的路。

韦华资料:

韦华,广西人,家乡在广西秀丽的喀斯特群峰之中。三年前,他辞去南宁动物园的工作来到距故乡千里之遥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工作,二零一五年申请调至核桃坪。有人会觉得他这个野保专业的硕士来这里做一个小小的饲养员十分屈才,然而他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认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喜欢这里,喜欢大熊猫,喜欢卧龙;在卧龙,他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

他很少说话,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同事们说他是个朴素、诚实的人,而他也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工作总结中写上“与同事交流较少”的话语。虽然不爱说话,但每次同事找他帮忙,他都会很爽快地答应。他喜欢观鸟,朋友圈里除了鸟的照片几乎再无别的。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背着相机在饲养场里转悠,绝不放过天空中的任何一只飞鸟。每次休假,他几乎都会约上两三个志同道合的人,深入卧龙自然保护区腹地,用快门记录野生动物身影。除了观鸟、摄影,也喜欢看足球赛事,偶尔也与同事打打篮球,炫耀一下他那不轻易展示的投篮技术。

在工作方面,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每次冲洗圈舍的时候都做得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除了做好大熊猫饲养的日常工作,他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搜集相关数据,并在《四川动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行为发育的论文此外,他也自主申请了一个鸟类多样性调查的项目,利用业余时间在卧龙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并发现了十多种本地区未曾记录过的鸟类。

饲养大熊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冬天,大多数时候打扫完圈舍都会热得浑身湿透;若是遇着下雨,则会更加糟糕,还会被糊得满身屎尿。卧龙的气候十分潮湿,雨季漫长。对患有关节积液的韦华来说,这样的气候无疑是一种折磨。然而,他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别人能做到的,他一样不落地都做到了。野化培训工作需要在野外驻守,经常跋山涉水,还可能遇见野猪、羚牛等极具攻击性的动物。虽然患有腿疾,但每次轮到自己时,他都不会落于人后。山上居住条件差,湿气更重,夏天经常被淋成落汤鸡,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还时常有滑坡、落石;冬天又得忍受刺骨的寒冷,在齐膝的雪地里或是被雪压得严严实实的竹林里艰难地行走。但他与大家一起,都坚持下来了。

1   2   3   4   5   下一页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