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瞎子岛中俄界碑附近的黑龙江沿岸,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爱心人士放生了手中的鲟鳇鱼,小的十多公分,大的有一米多长。鱼儿顺着放流斜坡滑入江中,融入浑浊的江水。多日的雨水推高了黑龙江水面,携卷着泥沙的江水缓缓向东流淌。
当日,有20万尾鲟鳇鱼苗及200尾20斤到200斤不等的大鱼被放流,回归它们祖辈世代生长的水域。这是抚远市政府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鲟鳇鱼公益放流活动”,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的公益人士和社会爱心人士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呼吁“努力维护生态平衡,使鲟鳇鱼、大马哈鱼以及生活在这片水域的各种鱼类得以繁衍生息,做好它们的守护人”。
鲟鳇鱼实际上是史氏鲟和达氏鳇鱼的统称。达氏鳇个体较大,迄今出水最重达到两千多斤,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种;史氏鲟相对个体较小,最大约为两百斤。鲟鳇鱼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是与恐龙同一时期的物种,其原始古朴的外形至今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
抚远是远近闻名的鲟鳇鱼之乡。据抚远县志记载,早在1912年就有向美国出口野生鲟鳇鱼鱼子酱的记录。如今,鲟鳇鱼鱼子酱的出口量可达5吨。这其中人工繁育工作功不可没。
抚远市水产局放流站站长朱翥讲,经过30多年,两代水产人的努力,对鲟鳇鱼人工催产繁育技术取得突破,鱼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随着人工培育鲟鳇鱼成为可能,抚远县(2016年撤县设市)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增殖放流行动。也正是这一年,在抚远县建设局工作的李国志就有了投身鲟鳇鱼养殖事业的念头,开始筹划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2006年,李国志辞去了局长的公职,毅然决然地选择养殖鲟鳇鱼,创建自己的事业蓝图。这一年他50周岁。在他的眼里,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生活是也自己选的,事业更是如此。
养殖鲟鳇鱼1年多后,他开始进行公益性放生鲟鳇鱼,一开始每年有几万尾的规模。对于鲟鳇鱼的养殖和放生,李国志的行为更多是源自对抚远这片土地的热爱。他16岁随着父母来到了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之后就再没有离开过。他观察发现世代生活在江边的渔民在江水中能捕获到的鱼获数量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特别是体型较大的鱼种。对此,朱翥同样深有感触,他回忆,8、9岁时随父亲下江捕鱼,那时鱼多到一网都拉不动。80年代中后期,由于产卵场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鲟鳇鱼资源急剧下降,当年随处可见的鲟鳇鱼变成了国际濒危物种。
2010年在李国志的推动下,成立了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有组织的进行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2013年,他又开始推动公众参与的放生活动。在公众的支持下放生的规模开始逐年递增,去年一年达到30万尾,今年计划投放50万。
野生情况下,史氏鲟大致7-8年后才能具备繁殖能力,而达氏鳇则长达15-17年。人工养殖情况下,可缩短1至2年时间,所以鲟鳇鱼的养殖是一个周期长的过程,不是有钱有技术就能做的事,而放生鱼苗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行为。
放生处没多远,黑龙江便与乌苏里江汇合,流入了俄罗斯境内。放生地选在了黑瞎子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该岛已于201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417公顷,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拥有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地貌景观,是黑龙江沿岸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的原始沼泽湿地,也是三江平原水源的重要补充和保障。保护区基本保持了原生生态系统,可为鱼苗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保护区是禁捕区,为放生鱼苗提供了安全的生长环境。
“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克林如此评价放生活动。陈克林耐心向记者解释,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这个活动,既保存了这个古老的物种继续生活在地球上,使其免于灭绝,又能在地区河流生态系统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能继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陈克林肯定了放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作为研究性学者,他也从学术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关切。他希望,放生行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转变。他讲,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对放生中个体较大的鲟鳇鱼的监测已经可以实现。他建议,从科学的角度,加强对放生鱼的监测。对鱼苗存活率,生存区域,生存状态等数据的监测反馈,将有利于增进人们对鲟鳇鱼习性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增进对野生鲟鳇鱼种群的保护,以及未来进一步合理规划放生行动。
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增殖放流出现在1867年,英国新英格兰地区孵化场进行了鲥鱼的放流实验。美国和挪威在1884年至1985年间,就长期坚持进行鳕鱼的增殖放流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挪威以及前苏联等国家采取的增殖放流行动都取得了成功,对日渐衰竭或明显下降的鱼类资源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中国,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大规模放流增殖行动,放生的品种也涵括了黄鱼、石斑鱼、大马哈鱼以及知名度更高的中华鲟等咸淡水鱼种。
这次的鲟鳇鱼放生活动不是抚远的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未来,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计划调整放生的策略,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把放生的时间点缩短至每月一次,减少鱼苗投放密度提高成活率,同时提高公众参与度。抚远市委书记周宏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鲟鳇鱼保护项目,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水生生物养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强公众保护渔业资源与环境的意识,不断推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十几分钟的时间,20万尾鲟鳇鱼苗被爱心人士放归江中。李国志也放生了手中最后一批鱼苗,望着涛涛的江水痴笑,他知道那些潜入水中的鱼苗给了这江这城市新的希望。(文/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