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一场盛会 多彩成都 万千气象——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中的城市侧影

2023-08-09 13:1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这个夏天,记忆会定格在一个区间。

7月28日,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怀着激动、兴奋、自豪,成都大运会在热望中开幕。

8月8日,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在庄重、温暖、浪漫的氛围中,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

这是欢聚与告别的时刻,也是向世界展示成都的舞台。

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总要求,不到100分钟的开幕式和70分钟左右的闭幕式,为世界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讲述了一座城市的梦想,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一)

“闭幕式在露天公园里举办,这是国内外大型综合赛事的开闭幕式从未有过的尝试。”成都大运会闭幕式总导演甲丁表示,“在公园里办闭幕式,很成都。”

事实证明,这场闭幕式里的细节,也“很成都”。

闭幕式倒计时始于“雪山之巅”,这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特有的仪式感。“植物界的活化石”珙桐多次出现,寓意生命茁壮、万物共生、和平永恒。

回溯开幕式,绿色理念的输出,依然清晰可见。

芙蓉绽放,既在讲述“蓉城”的来历,更在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妙。熊猫出场,在萌动全场的同时,也在阐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果。

艺术表达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实力支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在实践中,成都以公园城市为“形”,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

成都,是世界上唯一能遥望6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大城市。今年1-6月,成都观山记录达到31天,“蜀山之后”幺妹峰14次露脸,5月10日到5月14日,连续5天可以推窗见雪山。

成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成都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237只,为全球最大人工繁育种群。

成都,不断探索生态与生产的关系。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科学城人才聚集,独角兽岛拔节生长,8.84公里的环湖绿道,串连起公园、社区、商圈和产业园区。

成都,追求诗意栖居,向往美好生活。盛开三角梅的阳台,设计精巧的口袋公园,铺满爬山虎的二环高架……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成都建成区绿地率达38.54%、绿化覆盖率达4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4平方米。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彰显上游担当,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蜀川胜概图》正徐徐铺展。

(二)

太阳神鸟穿越3000年,从东安湖体育公园再次起飞,降落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抖抖羽翼,十二道光芒划过时空,一面照亮了逐日而上的勇气,一面映射出载誉而归的辉煌。

作为核心精神意象,太阳神鸟贯穿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始终,作为成都文化符号,太阳神鸟展现出天府文化的历史渊源。

成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

翻开时间的书页,这里有李冰和都江堰,有杜甫与草堂,有诸葛亮和武侯祠,有薛涛与望江楼……文化遗存璀璨夺目,文采风流赓续不绝。

如今,随着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以文化为跳板,成都与世界的沟通更加深入。

以文互鉴,近年来,成都始终把重大节会活动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从2022年世乒赛、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品牌赛事,到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成都以文化姿态拥抱世界。

以文润城,一个个特色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成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标志性场馆,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先后成功举办各类音乐、文化、体育活动超百场,“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在天府艺术公园开幕,舞剧《大熊猫》在成都城市音乐厅登场,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聚集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以文兴业,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六大产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2261亿元,占GDP比重达10.9%,旅游总收入1814亿元,餐饮销售收入1445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音乐产业产值503亿元,会展总收入711亿元。

以文惠民,城市发展更有人文温度。70余个音乐厅、剧场,186家博物馆,3678家实体书店,43条特色美食街区……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千百年来,厚重的成都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擦亮“三城三都”金字招牌,世界文化名城正彰显新魅力。

(三)

闭幕式上,裸眼3D“蓉宝”惊艳亮相,一台名为Walker X的机器人骑着平衡车与真人斗舞,熊猫机器人可以接住小男孩递来的风车,还可以举起自拍杆拍照,科技感拉满。

无独有偶,科技也是开幕式上的吸睛点。

运动员入场时,脚下的“锦绣之路”不是来自织机,而是由3000多台灯具通过灯控台编程铺就,“追梦追光”的艺术效果则源于专门研发的40台激光设备。

这是难忘的视觉盛宴,此起彼伏的“哇噻”靠的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回顾整个成都大运会,更能看到来自成都的科技表达。

170余项创新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球首款带有应急功能的服务机器人“蓉宝”,由成都科技企业自主研发。新一代短临气象预报基础模型“蓉城·夔牛”的背后,是成都智算中心强大的昇腾AI算力资源。大运会,让城市智慧集中体现,让世界看到了一座中国城市的聪明。

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5.5亿元,同比增长5.8%。这其中,科技创新充当了“稳定器”。

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万家,电子商务企业超过4万家,平台型网商118家,城市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29位……成都的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显现。

奋进新局,近日印发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到2027年,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成都,正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速前行。

(四)

川剧青衣与说唱歌手对歌,传统与时尚碰撞;流行女团歌者与说唱俑造型打击乐手联动,古今混搭;《闲聊快速波尔卡》《凯旋进行曲》等世界名曲与四川民歌融合表达,中外和鸣。闭幕式上,想象无束缚,创意无边界。

无边界,蕴含着成都包容开放的态度,敢想能干的决心。

其实,从大运会花落成都那一刻起,这座城市通向世界的门就注定会越开越大。

开幕式上,当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入场时,当大学生乐队现场演奏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经典音乐时,成都与世界对话的强烈意愿达到高潮。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感慨,“在美丽的中国城市成都,看这样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盛会,对全球是一场治愈。”

成都需要大运会这样的平台,提升城市能级,增加国际知名度。大运会也需要成都这样的城市,以此为切口,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最近的成都街头,总能听到脱口而出的“Amazing”。这个夏天过去,更多人会知道,中国西南有个成都,在那里,熊猫很可爱,食物很美味,人们笑得很甜,生活过得很好,实现梦想的机会很多。

谁曾想,这里是李白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成都是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在蓉领事机构达23家,拥有105个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成都获批的5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2022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914亿元、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货值315亿元、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

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成都加速快跑,对外开放实现新的跃升。

(五)

闭幕式上,东汉说唱俑将欢愉传递给所有人。微笑,是成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也是成都人幸福生活的缩影。

乐观豁达,是这座城市的幸福基因,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期待,是成都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2022年,成都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时政新闻部副主任、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新闻发言人戴闻名说,这是久久为功、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幸福感。

去年底今年初,围炉煮茶在成都流行,煮的茶一般并不名贵,烤的食材也比较家常,但成都人却能在这种“氛围感”中享受一段美好时光。

这是一种典型的“成都式幸福”,是人人都负担得起、大家都触手可及的幸福,是一种丰俭由人、没有压力、暖达人心的幸福。

以“安逸”著称的成都,也特别适合年轻人发展,因为这里还有另一种幸福——“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搏。这一点,在开幕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球青年运动员入场,他们即将在成都迎接挑战,也将登上成长的阶梯;开幕式全体演员、志愿者中99%都是大学生,他们会收获一段无与伦比的大学生活,也将展现青年有为的责任担当;31名火炬手,堪称史上最多,不同的梦想被他们高举着,在成都被点燃。“成都成就梦想”,是让千百种不同的梦想成为现实。

调查显示,在蓉大学生65.82%愿意留在成都工作。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成都?

成都已建立26家青年人才驿站,每年服务外地来蓉求职青年1.5万人次。成都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在成都,24小时便利店比例达到79.7%,位列全国第一。成都新职业人群增量居全国第二位,为他们提供的职工驿站可提供24小时服务……

在成都街头走一走,可以找到选择成都的理由——一边奋斗,一边生活。

2021年,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目前累计实施贴心暖心民生项目1265个,完成投资3809亿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得以不断解决。

当“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憧憬,当“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扎进心里,在成都,成就梦想!来成都,遇见幸福!

记者 吴喆 制图 申娟子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