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设施、灿烂的文化、贴心的服务……成都大运会背后的底蕴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于8月8日闭幕,在比赛的十多天内,来自全世界的参赛者和观众通过比赛认识了成都。
国际大体联夏季大运会主任赵晶认为成都大运会带给她最深的感受是“底蕴”,“成都开始申办大运会的时候,我们问成都市已经有这么多场馆了,你们还要再建新馆吗?因为我们不希望造成浪费,成都当时的官员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们的场馆不管有没有大运会都会盖,因为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战略,我们希望成都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有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所以这次大运会,不管是场馆建设还是赛事服务,不管是促进友谊还是文化传播,都显示出成都这座城市的底蕴。”
场馆设施凸显发展底蕴
最近几天的成都可谓是热闹非凡,除了正在进行激烈比赛的体育场和汇聚各国运动员的大运村,整个城市沉浸在成都大运会的浓厚氛围中。
许多参赛运动员都表示本次成都大运会的场馆和城市设施都非常棒,新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包括“一场三馆”,其中体育场的标准为甲级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以及小球馆也都是高标准打造,设计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项目总设计师蒋玉辉表示,在设计场馆时并没有对东安湖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大改造,希望传达人们在体育场与大自然对话的理念。他解释,在寻找了很多象征川蜀文化的标志后,最终确定了太阳神鸟作为东安湖体育场的图案。“太阳神鸟是古蜀文明的一种体现,成都大大小小的建筑和雕塑上都有太阳神鸟的标志,已经成为城市烙印和精神图腾了。”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表示除了巴蜀文化, 从交通工具到场馆设施,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大运会。大运会期间,为了方便运动员、裁判、媒体等人员出行,准备了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统一调配,保障交通。“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的只有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这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曹雪峰说:“在大运会的筹办工作中,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仅在2022年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大运村闭村以后,将立即进行‘村转校’工作,预计9月底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在筹备过程中也促进了成都城市美化、交通道路优化等,让成都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未来我们的场馆不仅能办赛,还能健身,不仅惠民,还是生活风尚的一部分,是我们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
“大运会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建设,更多的是体育的精神和运动的氛围。”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鲜荣生介绍道,近年来,成都先后成功申办了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乒赛、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23年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
大街小巷展示文化底蕴
作为成都大运会运动员入住成都的第一站,大运村堪称“浓缩城市”,除了住宿外,还有食堂、市集、无人驾驶接驳车、健身房、文化体验中心……光是食堂就提供5大菜系,700多种菜品。大运村也成为运动员“乐不思蜀”的起点,他们会去学说中文和做中餐,会去互动体验中心玩玩皮影戏、剪纸,会去特色文化市集看变脸等表演。
除此之外,成都还贴心地为运动员们准备了文旅体验项目,可以到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地参观游玩,也可以自行外出,感受最地道的成都。于是,成都的大街小巷里,可以看到运动员们在串串店喝啤酒划拳、在烧烤店里K歌、和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甚至有运动员体验了拔火罐。“想看花花”成了参赛者们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网友调侃,这些运动员们是来旅游,顺便比个赛。
除了推出精品体验线路,成都各地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热度、可持续的歌、舞、剧、展等活动,既提高市民群众参与度,也加深了外国运动员对这座城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包括2023成都双年展,在成都24个平行展里,全城展出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舞剧《大熊猫》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艺术审美观念,回馈中外嘉宾对大熊猫的关心和热爱等。
“成都大运会兼顾全球大学生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两大使命。”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认为成都大运会的氛围非常好,“这里所做的一切真是太棒了。对参加大运会的学生来说,体育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他们可能还要参加欧洲锦标赛、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等。大运会也是这些比赛之一,但同样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我看到参赛运动员走在街上,与市民交流,与当地人合影等等。与大运村里其他国家的人们交流,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喝咖啡。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学生聚会,他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享受和分享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交流。”
贴心服务体现专业底蕴
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名运动员在成都大运会的赛场上开展了18个大项、269个小项的激烈角逐,运动员飒爽的英姿、矫健的身影给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各国运动员和团队们也感受到了成都大运会的热情,“这里的场馆太棒了,观众们也一直在为我们加油。”以44秒79打破赛会纪录,获得男子400米金牌的葡萄牙选手AGOSTINHO COELHO Joao ricardo赛后采访时说观众非常热情。巴西游泳运动员GOMES CELIDONIO Fernanda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此次中国之行让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她非常感谢志愿者,“从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就有志愿者热情地迎接我们,一切已提前准备好,整个活动的组织非常有序。志愿者还会用葡萄牙语和我沟通,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很喜欢这里,我喜欢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非常真诚。”利比亚代表团的领队塔里克·阿沙德表示整个比赛过程推进得非常顺利,“这离不开大运村贴心的提前部署,志愿者会给我发信息,提醒我一些会议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这些帮助使得我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的工作变得更便捷。每一处用心的细节背后,我都能感受到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志愿者,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为比赛贡献自己的力量,“说实话,在比赛期间,我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比场上的运动员低。我们医疗防疫组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排球场内的运动员,还包括场馆范围内其他运动员,以及教练、技术官员、观众、媒体、志愿者、安保人员等各类人员。”西南交通大学排球场馆中心医疗防疫组经理李巧兰每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正式开赛后,成都大运会乒乓球项目场地管理人员张文华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达场地,把正式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的每一张球台都检查一遍,并规范挡板摆放的位置。自负责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场地保障工作以来,张文华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虽然日常工作琐细,但我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张文华说。
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分散在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等地,全力保障赛事进程有序推进。“除了辛苦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本次大运会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我们在交通、餐饮、信息服务等方面作了充足的准备,开发了‘大运通’App为参赛选手、媒体、各国代表团等提供场馆信息、比赛信息、交通信息等信息服务,还提供了酒店预订、接送机、旅游体验等服务。”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保障部专职副部长尹建说。尹建表示成都大运会在赛事保障服务上有多个亮点,除了在成都各处活跃的志愿者“小青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外,餐饮服务的创新也得到了认可。“在大运村我们首创赛事智慧餐饮平台,实现了餐饮订餐、刷卡就餐、流量引导等功能,而运动员在场馆的餐饮服务上,我们研究其他赛事场馆餐饮保障的时候,发现很多餐包在场馆被丢弃,和我们节俭办赛的理念不一致,同时餐包进餐感受也不佳,如果打开没有及时吃,还会因为天气带来安全隐患,而往场馆配送热餐,也存在安全隐患。最后经过评估,我们在赛场提供给运动员和媒体茶点,并有专门针对运动员的加强版茶点,这样既满足运动员在场馆的能量补给需要,又避免了浪费。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他对能量的需求自主选择,同时还减少食品安全隐患风险。国际大体联布莱恩卡莱尔先生专门评价我们这种茶点保障的方式是一次创新,可以给未来的国际综合赛事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