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迷雾 揭露真相 用刑事技术助力破案---探秘湖南张家界市公安局刑科所
近日,一条《梦断澧水河》的短视频火爆“出圈”,视频内湖南张家界公安刑侦部门的刑警们本色出演,讲述案件从勘查、侦破的详细过程,引发广大网友强烈共鸣,起到良好警示效果。其中,刑科所为案件成功侦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缜密的思维、高智商的推理、敏锐的洞察力、高科技的助力……影视剧里的“刑侦大神”总令观众惊叹不已。而在现实的公安工作中,这些被“神话”的精彩情节也是真实存在的,均来源于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是公安机关依照相关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9月13日,走进张家界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探索这个让证据“说话”,隐藏着公安“黑科技”,又甘做幕后英雄的团队。
刚到刑科所,几名民警就带着物证前后脚推门进来。这是一批入室盗窃团伙留下的生物物证。
物证一到,2名检测人员分工有序,登记、检测、比对……这边物证尚在检测,不一会又送来一批,刑科所里“热闹”起来。刑科所所长彭湖介绍,该所平均每年受理各类检验鉴定近400余起,通过检验鉴定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60余人。
现场其他相关物证的提取,在这里都会有专业民警进行分析,判断出嫌疑人大致的体貌特征。比如说,手印位置留的很偏僻,在一个夹缝里,基本可以分析出此人身材瘦小。通过足迹判断,这个案子足迹和另外一个案子,如果是一样的,可以进行串并,从而破更多的案件。
“我们信奉‘凡走过,必留痕’。”彭湖介绍说,专业的研判团队,过硬的技术支持,敢于啃下“硬骨头”,助力全市重大案件的侦办,让该所声名远播。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酷炫的比对,只是存在于影视剧中。而现实,电脑只是给出一个初步的筛选,最后的认定,靠的是民警们的一双眼睛。实验室24小时工作,一个人十几个小时盯着屏幕大海捞针,既枯燥又需要极大的耐心,这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我们可能看到的只是黑白两色的线条,但是专业民警可以从黑白线中发现很多不同。找两幅图的相同点,也找两幅图的不同点。只有两幅图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才能下定论是否是同一人所留。”民警陈文斐说道。
据了解,在保障日常检测鉴定高效运转的前提下,刑科所还建立了专业研判队伍,每天安排专人利用DNA、指纹、图像等技术对全市案件进行滚动查询,开展实战分析研判,加工生成“定人、定案、定位”的高精度情报。
同时,为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张家界市公安局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提质升级刑科所装备,新建电子物证室,DNA室增设第二条检测线,升级改造理化、DNA、枪弹、声像资料等实验室。
“看到一个个暗藏的犯罪嫌疑人被我们的刑事技术拨开面纱和伪装,看到受害人的冤屈得以昭雪的时候,再多的艰辛我觉得都是值得的。”谈到自己的工作,全省优秀刑警法医赵曜清澈的眼神中透露着独有的坚定。
“我们所的学术氛围也十分浓厚。”2022年加入警营的25岁法医王渝莹一直将同为法医的赵曜当做赶超的榜样,虽年龄不大,却也身经百战。
王渝莹介绍,刑科所技术员共撰写了《心脏性猝死的法医学研究进展》《污水毒品检测技术在禁毒实战中的有效应用》《法医物证DNA自动化检验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等论文20余篇,被《医药卫生》《科学与生活》《卷宗》等学术期刊以及各类全国研讨会论文集收录。
据了解,刑科所前身是刑侦支队技术大队,成立于2002年,2016年更名为刑科所,现有民辅警11人,是全市唯一具备法医、痕迹、DNA、毒品、毒物、声像资料、文件检验、电子物证等专业检验鉴定的单位。共荣获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7次,还先后荣获全省公安刑事科学技术成绩突出集体,第一届全省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优胜奖、第三届全省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解析蛛丝马迹,让‘真凶’无处遁形。”彭湖表示,刑科所始终坚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将继续以“智慧新刑技”为抓手,全力提升刑事技术服务能力,为维护全市治安稳定提供强力支撑,打造出真正的技术铁警。
“除了科技助力,亮眼成绩的背后还有一代代刑警们的不懈坚持。”彭湖深情地说。多年来,记不清拍了多少张照片,出了多少次现场,检验了多少份检材,但每一起案件的告破都记录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更记载着一次次正义与邪恶、黎明与黑暗的博弈。水面上我们只看到船行驶多远,却不知是桨在水中奋力划行,拨开重重迷雾,让船驶向远方……(湖南张家界市公安局 刘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