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26】双创故事:大学生旦增的3D藏毯 结合传统的创新

发布时间: 2017-08-28 11:07: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赵娜

在过去,江孜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藏毯。近些年来,很多家庭都外出务工,渐渐失去了制毯传统。藏毯作为一种能表现独特民族文化的手工艺,受到收入、工艺、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影响,整个制毯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藏族大学生旦增在2014年与另外4人一起出资43万元,创立了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江孜藏毯有着超过600年的历史,在包括土耳其地毯,波斯地毯在内的世界三大地毯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波斯地毯大都使用真丝原材料,以艺术观赏性为主,而土耳其地毯现今大多使用机织技术。在产品质量和文化特色方面江孜地毯有其自身优势。精美的江孜藏毯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中国网 杨佳摄影

8月27日,记者来到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简称“合作社”),一进合作社就听到工作坊里“叮叮咚咚”作响,33岁的格桑卓玛和十多位同事们坐在垫子上忙碌着。格桑卓玛11岁就开始学习藏毯的编织技术。在过去,江孜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藏毯。近些年来,很多家庭都外出务工,渐渐失去了制毯传统。藏毯作为一种能表现独特民族文化的手工艺,受到收入、工艺、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影响,整个制毯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中国网 杨佳摄影

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旦增在2014年西藏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考入公务员,工作3个月辞职。与另外4人一起出资43万元,创立了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使用羊毛和植物矿物染料,纯手工制作藏式挂毯、藏毯唐卡、藏毯,卡垫等民族手工业产品。中国网 杨佳摄影

旦增开设藏毯合作社并不是心血来潮,比他大十岁的哥哥,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藏毯的制作工作。从小好奇心强的他看着藏毯上的图案,经常抓住哥哥问东问西,逐渐对藏毯有了一些了解。旦增讲,是哥哥的工作启蒙了他,现在合作社秉承着传统技艺,但并不局限于传统思维。旦增希望,在传统手工艺中加入更多的多元文化元素,让藏毯等手工制品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中国网 杨佳摄影

展示厅里挂着的龙凤呈祥卡垫、3D布达拉宫藏毯、藏戏面具藏毯唐卡等手工制品就是很好的例证。目前,合作社藏毯图案设计主要由旦增和另外一位大学生来完成。旦增学过建筑设计,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了解西藏古建的构造和透视原理,与制毯工人一起研创出了看照片制藏毯以及制作3D效果藏毯的技术。中国网 杨佳摄影

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藏毯仍然采取传统植物矿物染料染制毛线。中国网 杨佳摄影

现在,合作社大量订单是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私人定制。2016年营业收入120万,利润达到36万元。合作社现有员工65名,其中,有19户建档贫困户和4名残疾人员。目前,员工月工资根据技术等级从3700到5000元不等。中国网 杨佳摄影

江孜县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并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针对已经有一定规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2015年,合作社获得扶贫产业政策支持,获得政府投入资金90万元。这笔资金对于刚刚创立不久的合作社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江孜县委书记白玛讲,目前合作社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今年,政府将提供风险补偿金,通过银行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230万,继续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白玛书记讲,江孜毛毯有着悠久的历史,江孜是卡垫之乡,在区内外都非常有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合作社需要政府的支持。从政府角度讲,一方面扶持企业成长将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可以带动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一举多得。中国网 杨佳摄影

旦增讲,目前机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还赶不上手工藏毯,机织产品还达不到“一毯用百年”的传统。合作社一直沿用百年产品质量标准作。今年在青海举行的中国藏毯国际展览会上,合作社的作品获得国际新品潮流奖。中国网 杨佳摄影

展会上,与外国展商和评委交流时,旦增发现了英文的重要性。旦增说,目前合作社外销的藏毯都是通过中间商,他希望未来可以把英语攻破,自行开拓海外市场,把产品和文化输出去,把资金和荣誉带回来。中国网 杨佳摄影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