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0日讯(记者 齐凯)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根据这一部署,我国已经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涵盖了我国30%左右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初步形成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占比不高、自由贸易区开放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不能适应发达国家引领的经贸规则体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为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制定的各项政策应当积极服务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同时,在与沿线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中也应当充分体现“一带一路”的原则和精神,从而实现我国的国内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轨,实现“一带一路”与我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统一,借助“一带一路”对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行拓展与升级,从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尤其要注重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或对现有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有重大意义的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升级。由于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仅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且这些国家经济体量普遍较小、发展水平也不高,这就对“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产生了阻碍。因此,应着重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以及在已建成自由贸易区基础上进行升级,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这样,通过“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将会更多地在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等方面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经济在进入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的新常态后,也亟待培育发展新动能,而“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的结合则为我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来深化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尤其是在外部整体环境不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通过推动多边、区域性贸易谈判来扩大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自主扩大开放,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改革开放新模式。
作为第二本关于我国自贸区发展的蓝皮书,本书在上一本报告的基础上,主要对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参与报告撰写的专家学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中信证券、济南大学、长城证券、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单位。全书共18余万字,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总报告,该部分在介绍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自贸区战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第二部分是自贸试验区发展评述篇,本部分在对我国当前四大自贸试验区发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是自贸试验区发展展望篇,本部分对扩容的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自贸区战略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以来的成绩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