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0日讯(记者 佟静)9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学院”开班,迎来了20位特殊的“小学员”,年龄集中在7到12岁。他们都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职工的孩子,不折不扣的“医二代”。
“手术室墙壁上的电话为什么没有‘手持听筒’?”“手术室的墙角为什么是圆的?”“手术用的器械是什么样的?”这些关于手术室的疑问都在 “麻醉学院”的培训体验活动中逐一解答。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医院手术室的工作,整个活动都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无菌要求来进行。首先更换“刷手服”,还要戴上帽子口罩,穿鞋套。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陈红松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是希望孩子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真正理解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职责内涵,并让孩子们从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沟通和人文关怀中体会到手术室里的温暖。
麻醉科冯艺主任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病人从病房——麻醉准备间——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病房的全过程。冯艺在培训中讲到,“我们不是打一针就走的麻醉医生,也不是荧幕上悠闲自在的小护士,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密切合作,这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辛苦有疲惫,也有幸福有满足,只希望,你们能了解,能懂得。”李雪静副护士长为学员们介绍手卫生的知识,“内、外、夹、弓、大、立、腕”一个都不能少。
之后,麻醉科临床组长张熙哲主任医师为小学员们介绍几招急救方法。张熙哲指出,急救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 “医二代”抓起,在“手术室麻醉学院”培训出的学员没准哪天就救了别人的命呢。张熙哲医生运用卡通图片告诉小朋友CPR(心肺复苏)的步骤是:识别、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并且在模拟人上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全程麻醉科党委书记潘芳作为主持向大家讲解“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协作的结果”。
接下来的实战训练,学员们先后参观手术室、进行洗手练习和CPR练习。“参观手术室”是这次开放日活动最引人注目、最开放的内容。学员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外走廊沿规定的路线参观,学员们可以通过观察窗进行短暂的观看。
参观完外走廊,学员们被领进一间手术室,吴晓舟护士长一一讲解了为什么手术灯被称为“无影灯”,墙壁上的电话为什么没有“手持听筒”,“做手术用的器械是什么样的”等孩子们关心的问题。
培训结束后,麻醉科冯艺主任、手术室矫艳京、吴晓舟、段晓霞护士长和阎学梅、杨悦、刘硕老师为学员们颁发“第二期手术室麻醉学院”培训证书。通过这次手术室麻醉学院的学习,小学员们表示理解了自己父母经常要抢救病人,不能陪自己;也有的学员表示长大以后也要向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一名医生、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