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道超车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再“缺芯少魂”

发布时间: 2017-11-20 17:59:1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佟静

图为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11月20日讯(记者 佟静)11月20日,科技部会同工信部组织召开了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专项通过近10年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让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再“缺芯少魂”。

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介绍,截止到2017年,共有近500家单位参与专项研发,累计投入5万研发人员,申请专利8900余项,发布标准700余项,新增产值1300多亿元。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是电子信息系统和国防装备的核心。通俗来说,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装备所需的关键电子器件,以及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中最为关键的CPU和操作系统等都是专项的主攻方向。

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核高基领域“缺芯少魂”,产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面临隐患。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介绍,专项就是要啃“硬骨头”,解决瓶颈问题,旨在支持短期内可能无法盈利、长期来看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全局影响、带动性强的基础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核心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电子器件与国外差距由15年以上缩短到5年左右。部分核心电子器件拉开了全面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序幕,单品性能大幅提升,彻底摆脱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极大地改变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成功构建了系列高端技术平台,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支撑装备核心电子器件自主保障率从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CPU群体突破,串起行业应用链

CPU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重大专项支持下,国产CPU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以国产CPU为核心的自主IT产业链加快形成。

凭借持续技术创新,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CPU的单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4连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整机,采用的就是重大专项持续支持的软硬件产品,其 CPU的峰值运算速度2017年达到3万亿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

据魏少军介绍,专项将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提升到10万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桌面计算机软硬件核心任务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移动终端CPU设计技术已与国际主流水平同步。

以用促研,从单点突破到整个生态体系构建,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应用环境不断改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基于采用国产CPU、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办公套件的服务器和桌面计算机系统,实现从基本不可用到基本可用、从单点试用到行业示范应用,护航重点行业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惠及百姓生活,拉动产业增长

数据显示,基于专项成果的嵌入式CPU芯片累计销量已超过4亿颗,智能电视SoC芯片出货超过2000万颗,手机套片在国内外主流品牌中应用累计超6亿颗,智能终端SoC在平板电脑领域销售超过5000万颗。国产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装机量过亿,并在互联网汽车上应用;新一代移动浏览器活跃用户数量超过5亿;WPS办公软件全球拥有超过8亿用户,占国内采购市场80%;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服务全球5亿用户。

核高基专项不仅惠及民生,更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倍增器。刁石京介绍说,通过专项的实施,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在技术上日趋成熟,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日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建立,有力支撑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瞄准核心技术,实现换道超车

专项的启动,虽然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但目前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技术基础仍然薄弱的现状还未彻底改变。

对于下一步的策略和方向,刁石京说,专项将继续围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支撑产业发展”两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示,与“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紧密衔接,瞄准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催生的新机遇,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魏少军强调,要聚焦短板,整合单品,打造平台。抓住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以新型应用为牵引,瞄准前沿核心技术,构建与国家战略和产业支撑相匹配的架构体系,实现换道超车。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