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刚过去的2017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又回到他的办公室,发表他的新年贺词。这给了广大国人又一次观察他办公室陈列的机会。
自从2014年在办公室发表新年贺词并发布有关视频以来,不管是笔筒里的笔,办公桌上的电话,还是摆放的照片、书架上的图书,习近平办公室里的大小物件,无不成为人们围观、讨论的对象。
这一次,有人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些新书,其中,一本新书的名字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封面图(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它就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领衔编写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版权页显示,这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4月第一次出版,确实可以算得上一本新书。
全书作者基本是“人大班底”,除靳诺外,作者团队还包括11位人大在职教师和校友。
其中,3名作者(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王义桅教授,和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王文)均曾在2017年参加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还是座谈会的发言代表。
前排左二为王文在发言(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网站)
包括杨光斌在内的4名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负责撰写全书的第一部分“理论篇”,每人各写一章,集中阐述了全球治理的中国逻辑。
而包括王义桅、王文在内的8名学者则负责撰写第二部分“实践篇”,除王文和同样来自重阳金融研究院的贾晋京联合撰写一章外,其余6人也是各写一章,集中剖析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探索”。
其中,人大校友、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韬撰写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探索之三: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除刊登人大学者的署名文章外,本书还在“附录”部分收录了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的部分论述。
网路图片
从以上谋篇布局来看,全书还是理论先行,但重在展示、分析具体实践,毕竟,实践篇的内容、篇幅要更多些,而且,有的作者在实践篇还以咨政建言的角度,给出了对我国全球治理具体实践的政策建议。
2016年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北京正式开业(来源:中研普华财经)
收录这样的文章,至少能让高校研究摆脱只是“解释”政策的地步,体现高校智库的前瞻性和咨询力。在这方面,人民大学还曾利用深度参与、积极配合官方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契机,集中凝聚中国共识,发表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从而影响议题进程。
例如,2017年12月3日,人大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联合主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之万寿论坛,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功收尾;
再如,重阳金融研究院自2013年以来,连续举办四届G20智库论坛年会(T20),为首脑峰会预热,并被我国官方指定为2016年G20智库峰会(T20)的共同牵头智库。
其实,政党对话和G20峰会也在“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的议题范围内(本书也收录了一篇探讨“为什么说中国拯救了G20?”的文章)。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大有关方面至少在相关议题上,保持了研究的持续和逐步深入。而这也是一些智库发展壮大、建立影响力的秘诀之一,值得其它高校学习。
当然,人大在全球治理议题上的敏锐离不开该校在这方面的长年积累。据本书收录的靳诺署名文章透露,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各门社会科学学科都深度涉及了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对全球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是国内最早开展全球化、全球问题、全球治理研究的高校。
在教学方面,人大也是国内最早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全球治理概论”“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与外交”等专业课程的高校。最近几年,该校有关学校和导师也在此研究方向下,招收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2017年12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联合主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之万寿论坛,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致辞。(来源:人大新闻网)
靳诺还解释了组织部分学者集体编写此书的目的,即“为了战略地、长远地、多学科地认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含义,并推动国内对全球治理的深入研究”。
这段话并未言明本书的具体目标读者群体,可现实是,书已经摆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书架,至少是得到了领导人的足够重视和关注,至于领导人是否会经常阅读,在决策时又是否会有所借鉴等问题的答案,就留待未来去揭晓了。
未来,按照人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规划,逐步建立该校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核心智库海外合作分支机构。
人大自身可以尝试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借助这些智库海外合作分支机构,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全球治理研究、咨政项目,保持学校在这方面的学术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
出版图书、被领导人摆放在书架上,只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人大显然不会自满于此: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尚未停止,人大的研究也难言已到终点,接下来还有更多果实等着他们去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