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素及抓手

发布时间: 2018-03-16 14:46: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金春林 | 责任编辑: 杨丹

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把分级诊疗列为医改五项制度建设之首,可见其重要性。“健康中国2030”战略,未来15年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意味着“健康”的范围不局限于医疗,而是全人群、全方位(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全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地维护人民的健康。而现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治疗上,而且集中在三级医院,亟需改变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倒三角”格局。

构建合理的诊疗秩序、合理配置及利用卫生资源,可以控制卫生费用急剧上升、提升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卫生服务总体质量、改善卫生服务分配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三级医院的费用水平比基层高,如果能够分流到下级机构,定能控制费用上涨;三级医院应该看疑难杂症,常见病到三级医院就诊降低了资源的有效性,分级诊疗则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模式,虽然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一样,但普遍都建立了以基层首诊为基础、有序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的保险契约制,参保人必须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确有需要才能转诊;而可自由就诊的保险类型,保费大大提高。以英国为代表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由行政制度规定首诊必须要到家庭医生那里去,三级医疗机构除了急诊外不接受门诊。还有一种形式是经济杠杆引导分级转诊,日本没有强制转诊制度,但是在日本如果直接到三级医院看病,将支付高额挂号费,反之逐级向上转诊则看病费用很低。

构成分级诊疗制度需要抓住三个核心要素。第一个要素要有分级诊疗服务体系(Hierarchical Care)。要具备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如果没有这个体系,无从谈起分级诊疗。各类医疗机构均应明确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所处的层次、所发挥的作用及在连续型诊疗实践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层次”不仅指机构的纵向定级,更重要的是其在疾病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严重或一般等不同时段的诊疗职责,强调横向的专业分工。第二个要素是首诊制度(First-Contact, First Point of Services)。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疾病在基层首诊;而超出定位和能力的疾病,则由基层提供转诊服务。建立家庭医生首诊制度,通过赋予家庭医生更多可调配的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等方面的优势。第三个要素是转诊系统(Referral System),建立“上下联通”的转诊体系,急性期患者向上转诊,慢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从近期的操作层面来讲,实施分级诊疗要有四个重要抓手,即医保杠杆、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信息化。首先,分级诊疗要做好医保杠杆,到三级医院看病和到一级医院看病,个人支付比例、支付金额要有显著差异,才能用经济手段分流病人到社区去。其次,要建立医联体,通过联合体内各个机构的分工合作,开展预防-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性整合型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同时医联体的弊端要克服,如三级医院“跑马圈地”、医疗体“同床异梦”、“貌合神离”、“联而不动”。再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签约后享有就医绿色通道、延伸处方、慢病长处方等便利举措,通过签约获得患者的信任,改善医患矛盾。目前家庭医生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水平差异很大,导致吸引力不足,要避免“签而不约”、“为签约而签约”。同时,完善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及医保政策,为家庭医生制度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通过信息化促进分级诊疗。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如建立区域性信息平台,二三级医院可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

分级诊疗的要义不在于分,而在于合,分级诊疗体系下更需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整合,要“放得下、接得住、接得好”。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基层机构的功能定位是“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模式,如何与上级医院协作引入资源、承担起平台作用,是亟需应对的问题。基层为老年人、慢性病服务为主,根据需求特征,需进一步加强全科队伍培养,同时对中医医师、社区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多学科服务合作的整合性医疗服务;同时,基层作为多个机构协作的纽带,通过设立长处方、优先转诊、开放部分三级医院专家号源、上级医院延续用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保证患者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功能恢复与生活能力提高等方面上的连续性。

1  2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