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震亲历者也是十年前地震中抢运的铁路人

发布时间: 2018-05-15 13:45: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丹

亲历地震:“徒步四小时,我们才从山里走出来。”

伴随着5月绵绵的细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悄然到来了。

2008年的5月12日,是孟茜人生经历里最无法忘怀的一天。

当天孟茜和车站的同事正在青城山后山的牡丹山庄参加货装系统的培训班。

“我正在授课,一时间整个青城山地动山摇,太可怕了!”

孟茜组织同事们到空地上避难后,赶紧查探了四周的情况,短短的几分钟,牡丹山庄附近的道路已经垮塌,出山的路被阻断了。

“那真的是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联系到单位后,孟茜得知道路抢通起码要三四天,但是牡丹山庄的食物储存紧缺。大家经过商议后,决定一起冒雨徒步出山,步行至大观再返回车站。

牡丹山庄道路被毁,大家徒步出山

“我们走了四个小时,路上全是泥泞和石头,有的女同志的脚已经被磨破了。”青城山离震源较近,当时回来的路上,孟茜看到了很多受伤的民众,他甚至想干脆就进汶川做第一批志愿者,为灾区出一份力,但是很快他就接到了单位的命令。

 

连轴转:“灾情就是命令,工作就是快!再快!”

地震过后,公路运输受到了严重影响,全国各地大量的救灾物资、救灾车辆、救灾人员开始通过铁路运输汇聚成都。一时间,成都北站成了全国关注的热点。

“恢复通讯后,我很快就收到了单位的命令,上级要求我抵达车站后,立刻开始参与救援物资抢运工作。”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孟茜还没来得及安抚父母和妻儿,就立刻回到了岗位,开始了连续12天的抢运“连轴转”。

货场中排满了救灾车辆整装待发等待救援物资

一车又一车品类繁杂、数量庞大的救灾物资陆续抵达成都北站。当时,货场里随时都排满了救灾转运车辆,各类救灾物品蜂拥而至,例如必需的矿泉水、食品、帐篷等,还有很多卸载难度较高的移动板房、便携厕所。

“我和科室的同事们吃住都在车站,就没想过回家。车来了就组织卸车,卸完了就继续电话协调和汇报工作。”

“女同事帮我洗了好几次衣服,身上太脏了,鞋上全是泥。”

连续几天工作,孟茜累瘫在货堆里睡着了

孟茜印象最深的是5月14日下午,当时他包保了车站25线的卸车任务,2点半他收到成都铁路局救灾指挥中心的紧急命令:“小孟,25线的卸车几点能完成?”

当时25道没有站台也没有仓库,火车离地面有1米高,在这种情况下,孟茜观察了卸车条件后回复指挥中心18点能卸完。

指挥中心说:“不行,再看!灾区人民在等!”当时卸车货物都是一些非常零星的救灾物资,饮料食品等,一车有上万件,现场劳力却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完成任务?!

但是灾情就是命令,争取时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当时有大量救灾物资汽车停在了25线旁边,孟茜立刻联系了汽车的接卸单位人员,请他们提前接卸。同时组织货车停靠在火车旁边,开辟绿色卸车通道,这样货物就能够从火车直接卸在汽车上,避免了救灾物资的摔碰损坏,也提高了卸车的效率。

“16点,我们能完成卸车!”孟茜肯定地回复了指挥中心,转身又投入了紧张的卸车组织中。当时距离16点也就1个半小时,整整十车的装卸难度可想而知!车站的青年志愿者们也加入到了卸车行列中,最终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15点38分提前了半个小时卸完了整列车辆。

大家众志成城,全力抢卸接爱心水

但是还不等孟茜歇口气,下一车预计18点左右又送上了货物线,新一轮的抢卸又开始了。“当时的情况就是,没日没夜的干工作。但是想到灾区人民,说实话,没有什么完不成的困难。”

 

抢运战:“不在前线,但铁路人也在战斗!”

在震后的十几个日夜,在繁忙的货场里、在北编的调度中心、在东运转集中楼上……车站的全体同志们都始终坚守在生产现场。

成都北站不是抗震救灾的前线,但却仍然充满了战火硝烟。

5月19日,新闻消息公布可能会有第二次余震,民众都往外走,往平地去,但是铁路人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抗震期间以站为家,办公室就放置了一瓶矿泉水防震

“我们就在桌上放了一瓶矿泉水,头上带了一顶安全帽,”孟茜回忆说:“活动板房卸车的应急预案还没做好,怎么能走!”从牡丹山庄回来的路上,灾区的一切都刻在了孟茜心里:“那么多生命逝去,我们哪还有什么跑的动力,只有坚持干!才能回复灾区人民的厚望。”

这是孟茜的决心,也是铁路人的决心。

当时成都东站日均卸车330车,救援期间,日均卸车刷新到了989车。

全力抢卸活动板房

从5月14日至6月3日,成都北车站共卸车6124辆,其中帐篷145700顶;药品92166件,医疗设备5813件,饮料2096747件,衣被154060件,食品293002箱,成品油6565吨,活动房屋206间……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铁路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一颗颗与灾区共同跳动的热血之心。

 

融合:地震精神也写进了成北精神

十年过去了,崭新的美丽汶川建了起来,人们渐渐地走出了伤痛,但是“地震精神”却留在了心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爱心。紧急救援不舍昼夜,是责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是使命。舍小为大攻克难关,是坚持。

地震过后,成都东站也由于铁路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的成都北车站搬迁到新都泰兴镇继续担当成都地区枢纽编组、物流往来的重担。新的北站精神在那之后孕育而生:“忠诚奋斗奉献不止,开拓敬业坚守不息。”

孟茜现在位于新都镇车站的集经公司工作

“地震无情人有情,这么难的坎都跨过了,今后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孟茜回忆说。

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孟茜,因救灾表现出色被破例提拔,当时他还只是在货运科助勤的一名普通的货运员。后来工作再繁忙,他都抽出时间,坚持学习考取了本科学历,最终从货运员成长成为了一名正科级干部。他一直坚信“成功非侥幸,勤奋是无敌”。

“5.12”过去了,但是地震精神却一直留在了孟茜心里。今后他也将继续拼搏奋斗、为西南铁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速发展的铁路物流

廖祖铃/文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