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李保永的航天英雄梦

发布时间: 2018-05-28 16:35: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黄晓黎 付宝利 | 责任编辑: 赵娜

降“妖”除“魔”的航天英雄梦

每年暑期档,放假在家的小朋友打开电视机,《西游记》总是循环播放霸占着电视屏幕。为什么人人都爱西游记,因为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一路降妖除魔的取经之行是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原始的英雄主义。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

用西游记里的歌词形容李保永带领团队,在热加工制造能力提升道路上的艰难困苦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说,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加工团队是不断升级打怪的取经队伍,那李保永无疑是队伍的精神领袖——唐僧。

憨厚老成、“婆婆妈妈”、不辞辛劳,只有30出头的李保永在年轻科研人员中是一个“另类”。只因他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闷”葫芦一到项目现场就来了精神,拉着技术员、工人师傅絮叨个不停。“这个工装弧度可以打磨得再平滑一些”,虽然身兼“热成形/超塑成形/扩散连接”三个技术专业负责人,李保永还是常年一双软底鞋泡在现场动手比划,难以改掉自己多年亲历亲为的习惯。

肩负航天精密零部件加工的李保永,更唐僧的地方在于“稳”。动辄上百万元的原料、设备、人力成本投入;研制周期短,制备难度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技术攻关只有交到李保永的手上,大家才能真正放心。当年,刚刚加入热加工团队的李保永就通过工艺优化使进气道的合格率由30%提高到接近100%,让所有人吃下定心丸。

“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魑魅魍魉怎么它就这么多!”

李保永工作五年多来,总结钛合金热成形实践经验,积极调研国内外技术前沿进展,编制航天首个钛合金热成形标准《航天钛合金钣金结构件热成形方法》,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热加工领域技术专家。

孜孜不倦渴求技术进步的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在调研学习过程中,他敏锐地捕捉到“更轻、更薄、更精密”是未来航天“高精尖”产品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升级加工手段实现产品轻量化要求。

然而轻薄意味着材料的变革,加工方式的变革,甚至是整个热加工工艺的系统变革。“以前没人敢做这个,毕竟航天产品价值高,几亿资产在我们手上,只要出一点问题,影响重大”。有人质疑,有人踟蹰不前;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走上创新研发的道路”,在已过而立之年的李保永身上更具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经过前期技术研讨和反复推敲,李保永参与到热成形设备的深入研究中。哈工大、燕山大学、机械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中船725所……从高校研究所到制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企业工厂,东奔西跑。

如果说求取真经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那么在京的日子里,李保永也不敢停歇。无数个日夜的挑灯夜读,翻阅文献,一本加工技术指南,覆盖了一层又一层的笔记,直至看不到印刷的文字。李保永敲敲脑袋腼腆地说,都存储在这里面了。

“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千锤百炼始成金。李保永参与申报的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仅两年时间就协助搭建了两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台面高吨位热成形机,大大拓宽了可成形零件范围,助推航天制造能力跃上新台阶。

随着热加工能力的不断发展,李保永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方面研制零件种类的增加,需要对钛、铝合金等常用材料成形性能和工艺参数烂熟于心。另一方面,项目组逐步承接大型复杂构件加工,薄壁件尺寸误差从±2mm降至±0.2mm、多层结构强度和减重的完美结合到轨道交通用车头蒙皮的近净整体成形。

突破一项项技术难关,现在李保永团队生产的产品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昔日“取经”团队已经掌握大尺寸球段蒙皮超塑成形制造技术。直径可达2米、轻薄、抗压力强的球状蒙皮在新设备上一举成型。产品作为“嫦娥”卫星返回舱的重要部件,登上了月宫。

土耳其伊兹密尔地铁项目订购铝合金异形薄壁地铁内饰件,对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要求高,常规成形工艺难以制备。李保永带领热加工技术团队又奔走在西去的道路上,他们的产品支撑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对于航天人一样适用——每天将冰冷的金属放入1000°C高温、2000t压力火炽、煅烧,李保永的报国激情热烈地翻腾,他实现着科技报国的航天英雄梦。文/黄晓黎  图/付宝利

1  2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