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轨道交通与城市美好未来 首届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 2018-07-18 11:33:1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郑亮

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决赛启动。

2018年7月12日,来自北京、香港两地的350余名中学生齐聚北京,参加首届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决赛,用自己的科学创想描绘着城市与轨道交通的美好未来。

“燃青春·创未来”首届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面向北京、香港两地初中、高中学生展开“设计地铁”、“制造地铁”、“驾驶地铁”三项比赛,以“地铁·城市·未来”为主题,设置封闭答辩与评审、公开展示与交流、模型操控竞技等环节,展现选手的创新能力,加强青少年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其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据悉,大赛自2018年4月启动以来,获得了北京及香港地区中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大赛共收到来自京、港两地的参赛作品146件。其中,北京市11个区75所中学申报了137件参赛作品参加市级初评,经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研究、讨论,最终93件作品入围决赛。大赛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香港的9支代表队赴京参加“驾驶地铁”项目的竞赛。

京港特色模拟赛道 架设两地青少年交流桥梁

为促进京港两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在“驾驶地铁”项目比赛区域内,大赛所使用模拟赛道采用建筑沙盘与赛道相结合的形式,高度还原北京香港两地地标建筑,以及京港地铁车辆段、车站等造型,让选手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京、港两地的城市与文化特色。

来自京、港两地的学生们,在备赛期间,纷纷介绍展示自己的模型作品,分享参赛心得,孩子们在对话交谈中建立友谊、碰撞思想与创意的火花。

聚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用创意向未来献计

在“设计地铁”比赛项目的作品中,很多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了青少年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新热情,如北京市二十二中报送的作品,希望将列车车厢分为载客车厢(外车厢)与换乘车厢(内车厢)两部分,其中外车厢始终运行,由内车厢实现乘客上下车的功能,提升乘客的出行速度。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报送作品中对“如何在地铁车厢内有效固定轮椅、婴儿车”的设计,也展现了学生对于地铁列车现状的细致观察与调研建议。

在“制造地铁”比赛项目中,既显现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展现了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在地铁列车模型展示区,整齐地陈列着25列参赛的列车模型,虽然都是1:40比例的仿真模型,但不同的制作技法、不同的颜色、材质,让每一个作品都大放异彩。3D打印、乐高积木、泥塑模型等作品不仅展现着或现代或传统的技艺,更启发着轨道交通行业创新的未来。

在“驾驶地铁”的比赛中,来自北京、香港两地的中学生,操控地铁列车模型,在特色模型赛道上完成直行加速、安全过弯、定点停靠、停车入库等指定动作,并通过各种操控手段,提升地铁模型的“行驶”速度,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赛车”表演。

京港微学院 带来地铁科普新体验

“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是为两地青少年提供向地铁以及科技教育领域专家学习的机会,是一项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为一体的科技教育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它以“赛”的形式,汇聚起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教育的新理念,为北京、香港两地的中学生架起一座互动、交流、学习的桥梁。

活动现场,为了更好的向两地青少年科普地铁相关知识,京港地铁精心设计、搭建了一个“京港微学院”展厅。学生们在现场讲解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京港两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地铁列车及运营相关信息、地铁安全文明出行理念等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视野,树立城市发展创新意识。

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表示,在此次决赛中,来自北京、香港两地中学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展现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京港地铁作为两地合作企业,希望通过此次与各方联合举办“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启发青少年才智,促进两地青少年交流互动,并加强青少年对于城市交通、城市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未来,京港地铁将不断推动地铁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活动,搭建青少年社会实践平台,并秉持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理念,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市教委、市港澳办、京港地铁等多家单位合作举办的“科技大赛”,对于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情与创新激情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北京市交通委持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工作,将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相互结合,希望与广大市民一起,共同为建设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建设智慧交通贡献力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支持北京科技中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此次,与市交通委、市港澳办、京港地铁等单位共同合作,希望通过充分发掘、利用各自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视野,锻炼创新思维、树立城市发展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推进首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激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1   2   3   4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