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警某部狙击手养成记

发布时间: 2018-10-30 17:17:2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赵江涛、蔡霖伟 | 责任编辑: 赵娜


在潜伏狙击中,狙击手正在瞄准目标。蔡霖伟摄

“一号目标,560米;二号目标,534米。”狙击小组快速占领阵地后,观察员当即测距并迅速向狙击手传递简要目标信息。“嘭!”三秒钟就,靶壕中传来报靶声“一号目标命中!”,当众人欣喜于“开门红”的同时,二号目标却迟迟没有回音,这是为何?透过瞄准镜才发现,二号目标在原位置的二十米开外突然“现身”,突遭目标转移让狙击手王攀措手不及。“风向东南、风速2m/s、距离583米……”耳边再次传来观察员林春淼的声音,王攀迅速调整姿势,“嘭!”目标应声倒地。

电影《红海行动》中观察手与狙击手之间的完美配合在武警某部狙击手集训演练中真实上演。这也只是武警某部用实战环境锤炼狙击手的一个缩影。连日以来,武警某部狙击手集训队坚持一切训练从实战出发的理念,巧妙利用嵩山地形,扎实展开“潜伏狙击、山林狙击以及对水面漂浮目标狙击”等高难课目,不断提高狙击手在严苛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别看现在他们小组战术发挥的游刃有余,若提起最初的协同作战,却是观察员林春淼心中的一道伤疤:在一次实兵演练中,观察员林春淼与狙击手王攀作为第一狙击小组在灌木丛中潜伏近两个小时遂行“斩首”任务,由于“敌火”太猛,狙击二组不惜代价发起冲锋以吸引“敌”注意力,为狙击一组争取机会。狙击一组一路“摸”到距“敌”400米,只需一发命中便可摧毁“敌驻点”。可就在这时,作为观察员的林春淼慌了神,满脑子的计算公式打起架来。最后整个行动,因为信息参数不详的缘故,错失了绝佳的狙杀机会,导致正常演练失败。

“兵怎么练,仗就怎么打。狙击手的枪法固然重要,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处事态度才是制胜密码。”集训大队大队长申艳良一语中的。据了解,往年集训多侧重于考核成绩,片面的追求“优秀率”,与“实战化”背道而驰。而此次狙击手集训自开训之初,便将集训中可能发生的与实战化“脱轨”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汲取国内外培养狙击手人才特点,自主创新训法战法。在训练场可以看到:灌输理论知识的场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良好氛围。

深夜战备临时拉动、小组狙击战术、水面利用皮筏对漂浮目标狙击……狙击手田野兴奋地说道:“作为一个有着五年‘狙龄’的老狙击手,像这样多种课目组合训的方式我还是头一次见,真是硝烟味十足啊。”

实战中最佳的狙击位置对于狙击手行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狙击手训练中翻山越岭寻找最佳狙击位置。蔡霖伟摄

狙击手利用周边地形地物展开狙击任务。蔡霖伟摄

占领高地后,狙击小组对远距离目标定位狙击。蔡霖伟摄

暴露目标后,狙击手快速转移阵地。蔡霖伟摄

狙击手在夜间进行狙击训练。蔡霖伟摄

狙击手在行驶的车厢内进行垒弹壳训练。蔡霖伟摄

狙击小组利用盾牌狙击。蔡霖伟摄

利用晃动平台进行狙击训练。蔡霖伟摄

利用就地器材狙击。蔡霖伟摄

小组协同狙击。蔡霖伟摄

狙击手正在进行俯仰角射击训练。蔡霖伟摄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