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转眼就是年三十儿。”过去,天津人有一项传统的春节民俗:快到春节时在大集上买上一张大缸鱼(锦鲤)年画挂到家里水缸上面的墙壁上,阳光一照,墙上画中鱼儿映在水中,一舀水,鱼儿随波游弋,栩栩如生,既好看又吉利。
现年84岁的王学勤,凭着世代传承的绘画技艺和生活方式,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被此间文化学者视为“津味”文化的“活化石”。他制作的缸鱼(锦鲤)年画,被收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中。
冯骥才曾说,杨柳青年画有“春版”和“秋版”之分,“秋版年画”就是由地道的农民制作出来的年画,一年到头一直在田间地头忙活,只有秋天收获庄稼后,他们才开始为春节绘制年画,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王学勤的“缸鱼”正是“秋版”的代表。
杨柳青年画有“粗活”和“细活”之分。王学勤笔下的缸鱼线条饱满粗犷,用色鲜艳大胆,倾向于大红、深绿、浅粉、鹅黄等颜色,原汁原味,是杨柳青年画“粗活”的典型代表。过去,天津杨柳青镇以生产年画驰名,所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早在十五年前,王学勤的缸画很受欢迎。一进腊月,他不用再做农活儿,闲下来的时间都用来画年画,少说一个月也能画上千张。在庄稼收成不能保证的年代,画缸鱼成了大家谋取生路维持生活的重要出路。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住楼房的多了,住平房的少了;家里用自来水的多了,用大缸的少了;年底逛商场的人多了,赶集的人少了。这些变化让他的年画销路远不如前。也正因为如此,杨柳青坚持画缸鱼的人少到了极致。媒体报道的时候,都宣称“王学勤是目前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他被视为“津味”文化的“活化石”。
王学勤做了一辈子农民,以前靠种地和卖年画维生,年纪大后地不种了,一到年底就带着缸鱼去春节集市上售卖,现在年事已高,骑三轮车走不了太远的路,在集市的寒风中也站不了那么久,还要照顾患肺心病支气管炎很严重老伴,24小时离不开人,现在哪儿都去不了。照看老伴儿的日子对他来讲并不寂寞,因为他每天都能拿起他用了一辈子的木版和画笔来印制绘制他的大缸鱼。王老说:“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吃吃喝喝什么也不缺,我年纪一大把了,钱对于我来说不重要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画几年缸鱼,把这个东西画好,能多画一天是一天!”(图文供稿:荦荦与木版年画公号)
王学勤绘制的缸鱼年画进入都市家庭丝毫不逊色市面上充斥的高端装饰画。
到哪能买到这么难得的非遗年画,关注荦荦木板年画公益推广平台购买限量版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