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追梦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发布时间: 2019-03-07 17:36:1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赵娜

 

       现年56岁的陈静瑜有多个身份,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中日医院肺移植科主任,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他还是一位在社交平台上致力推广肺移植、交通运输器官移植绿色通道的网络红人。

    少年时的陈静瑜,喜欢书画和篆刻,梦想着成为一位画家或篆刻家。但是命运的安排,让学理的他被苏州医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胸外科医生,但是这个职业并没有阻碍他发挥心灵手巧的潜质。出诊时,在与患者交流中,陈静瑜经常手绘肺结构示意图,提高了沟通效率。

工作后,他常看到有呼吸衰竭的病人因为没能肺移植就去世了,感到非常惋惜。那时,国际上肺移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陈静瑜萌生了到国外学习肺移植技术的想法。 2001年,他如愿以偿,远赴加拿大多伦多总院专门进修肺移植技术。

       2002年,陈静瑜学成回国,启动肺移植项目,组建了肺移植团队。同年9月28日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肺移植技术治疗肺气肿病。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的时间,他所做的肺移植量已经过千例。

       无锡市人民医院移植团队部分人员与康复患者合影。 2018年陈静瑜带领无锡市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肺移植团队共完成了257例肺移植手术,是全国总量的63.7%。其中,无锡市人民医院完成肺移植150例,跻身世界三大肺移植中心行列。在无锡这样一座地级城市发展肺移植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支持下,特别是无锡市卫生体制改革“三名”战略(名医、名科、名院)的支持下,肺移植技术的发展赶上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东风,陈静瑜也走上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3月5日上午,江苏代表团车队抵达天安门广场,陈静瑜迈着轻快的步伐同其他两千九百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陈静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话,如大病医保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还有医保异地报销等医改措施,让老百姓感受到国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看到希望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月5日下午,陈静瑜所在的江苏代表团举行小组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小组会的讨论十分热烈,会议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直到18时才结束。

       小组讨论结束后,陈静瑜乘车赶往10公里外的中日友好医院。他要先去探望5天前刚刚进行肺移植手术的6岁小患者喆喆(化名),等待他的还有一台双肺移植手术。路上,陈静瑜一直在打电话,联络了解爱心捐献肺源与受体患者的情况,综合各方面信息,寻找实施肺移植的时机和地点。

       无锡市人民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取肺团队合作运送肺源。

       在所有器官移植当中,肺移植的难度较高。与肝脏和肾脏这类实质性器官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较轻。一台肺移植手术牵扯到很多方面,供体的选择、获取、转运、移植、再灌注都是争分夺秒的过程,供受双方的安排都要提前考虑协调到。

       陈静瑜说很多爱心捐献的器官,98%的肝、肾都利用了,唯独心脏和肺的利用率不高。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我们没有受者,而不是没有供体。所以一旦有了供体又有了病人,作为一名医生,就希望让捐献供体的爱心延续,把有限的供体利用起来,拯救更多的人。

       手术后恢复期的喆喆依旧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术后看护治疗。喆喆的父亲看到孩子喝水的视频,激动的连说了几遍“太好了”。喆喆是我国目前肺移植年龄最小的患者,也是移植状况最复杂的患者之一。2年前小喆喆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术后出现肺部慢性排异导致呼吸极其困难,必须吸氧才能维持生命。随着肺功能的衰竭,喆喆生命岌岌可危,必须立即进行双肺移植续命。

       手术做的十分成功与及时,术后50小时,喆喆就摘掉了呼吸机,目前恢复状况良好。陈静瑜坦言,由于孩子长期卧床,身体抵抗力弱,后期康复难度还是很大,但他表示对中日友好医院术后团队有信心,并希望小喆喆早日康复出院。

       陈静瑜及术后团队向患儿家属介绍恢复情况。陈静瑜说,以前儿童的肺移植几乎是空白,以至于许多儿童爱心器官捐献的肺源都放弃了。他希望通过媒体呼吁,让更多患者及家属了解肺移植,让爱心传递,也让患者受益。

       陈静瑜赶往医院北区,那里还有一位肺纤维化的老人等待他进行双肺移植手术。当天下午17时,医院的移植团队就已经开始准备这台手术。

        晚21时,中日医院北区的手术室里的移植团队已经做好了手术的准备工作。进入手术间前,陈静瑜进行双手消毒。

        肺移植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胸外科、麻醉科以及护士各科医生的配合,有时还需要心外科等等。5日晚的这台手术,手术室里最多时有18名医护人员在忙碌。

       陈静瑜讲,现在临床研究做得有声有色。他希望未来团队的发展,要在基础方面发力。在无锡,陈静瑜已经培养出四位可以独立主导肺移植手术的医生,六组可随时外出获取供体的团队。在北京也是如此,目前已有四组医生能够外出获取供体,外科手术团队也在培养当中。

       一直以来,陈静瑜对于肺移植技术的推广都是毫无保留的。他表示,欢迎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学生带着团队到无锡、北京进修学习。他举例说,前年,台北市长庚医院的一批肺移植人员,到无锡来学习肺移植技术。学习以后感觉进步很快,回去后就开展了肺移植手术。

        手术持续中,陈静瑜从手术台的一侧换到了另一侧。实际上,一台双肺移植手术都是一侧完成之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手术。

       二个半小时以后,陈静瑜才走出手术室,焦急等待的家属一下子围了上来。听完陈静瑜解释,家属焦急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从手术室出来,陈静瑜常会用手撑着腰,长时间的手术对医生的体力是个考验。他讲,38岁第一台肺移植手术,40岁相当于再“创业”,那时24小时可以连续做5台双肺移植手术。现在精力不如从前了。

       谈到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十几年来,陈静瑜所提出的建议都与他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交通运输器官移植绿色通道、脑死亡立法、罕见病纳入医保、推动罕见病药物研发等方面。

       今年他又带来了控烟以及加快儿科医生发展等方面的建议。陈静瑜讲,很多青少年不了解吸烟能够致癌,会引发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他希望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强制把这种警示性的照片印刷在烟盒上,使他们望而却步。在驻地接受中国网记者视频采访时,陈静瑜要求将禁止吸烟的标识体现在视频画面中,希望能通过各种行动来推动我国控烟事业的发展。

        晚23时47分,陈静瑜乘车返回驻地。路上记者问陈静瑜代表,手术还要继续做多久。他轻松的说:“做到手抖为止!之后就去继续追逐儿时的梦,再去学艺术学画画”。显然,他将个人梦想排在了治病救人之后。(中国网 杨佳 摄影报道)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