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3-12 09:06:3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郑亮 | 责任编辑: 赵娜
徐立平,来自航天四院的一名普通工人,陕西省全国人大代表。他从事的是固体发动机的药面整形、修补的工作,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而正是这样的一项极度危险的工作,徐立平到已经干了整整32个年头。中国网 郑亮摄影
“他的工作有些神秘,甚至长时间隐藏在大众的视线之外,他从事的是火箭导弹发动机的药面整形工作,就是用刀具将发动机内装填好的火炸药整形至设计要求的型面,因此被大家称为‘火药雕刻师’,这份工作有多险?一位航天技术专家曾形象的解释说:将一个钢珠顺着药面滚,敏感的高能火炸药就可能被引燃,且燃烧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就是这样一个岗位,徐立平一干就是近三十年!”在央视演播大厅,主持人敬一丹的一番开场语让国人认识了这位神秘工作后面同样神秘的徐立平。而他的名字后面,连接着“大国重器”。 宿东摄影
1987年,徐立平技校毕业被四院7416厂选中,分派到航天固体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岗位工作。那年,他不到19岁。发动机整形是徐立平母亲多年前从事过的工作,但那时工作危险性相对较小。因为保密的原因,徐立平从来没有在家里说过自己工作的具体情况,直到2015年大国工匠节目播出后,父母才知道儿子一直在如此危险的岗位上工作。中国网 郑亮摄影
“咱这个岗位看着简单,其实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着呢!而且危险性极大,一旦刀具和壳体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逃也逃不了。所以,在这干,就一定要务弄好手里这把刀。功夫不过硬,甚至可能葬送自己的性命!”这是徐立平的第一位师傅王广仁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让徐立平立志一定要练好刀功!在这方面徐立平给自己立下严苛目标:工艺要求药面整形允许误差0.5毫米,而他自己的标准是0.2毫米! 宿东摄影
在练习过程中,30多把刀具被徐立平硬生生的练坏了,这也让徐立平觉得——刀具是雕刻师的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徐立平把练刀工过程中的感悟,用于刀具革新。多年来,他们设计、制作和改进了30余种刀具,20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一种被工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平刀”。中国网 郑亮摄影
每每被问及工作危险性的时候,徐立平总是会想起1989年的一件事, 那年,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导弹固体发动机内部出现大面积故障,这是致命的质量问题。各路专家共商解决方案,得出唯一结论:必须将发动机内脱粘部位的推进剂火炸药挖出,进行修复。而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要在装填着数吨高能火炸药罐子里给火炸药动刀铲!万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徐立平主动请缨加入挖药突击队,在浓烈的化学气味包围的狭小空间里只能半跪半躺着工作,并且一刀只能挖四、五克药,“只能”也是“必须”否则就有危险。当时工厂规定,每人每次只能干十分钟。徐立平凭着年轻,技术好,身体承受力强,每次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就这样,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工作中,徐立平和他的同事一共挖出烈性炸药300多公斤!当发动机试车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徐立平却住进了医院。中国网 郑亮摄影
业内曾经有人预言,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与危险是与生俱来相伴而行的。只要一方存在,另一方就不会消失。徐立平不信这个的“预言”,并且下决心,要让危险的魔鬼离工友们远点,更远点。“我们得静下心来摸索技术突破,让岗位实现‘本质安全’才是根本。”中国网 郑亮摄影
看似腼腆的徐立平其实心“野”着呢!作为国家级“徐立平技能大师工作室”“舵手”,徐立平如今已经朝着另一个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免整形。依据工作安排,徐立平积极与上道工序同力共商制定方案,让浇注出来的药型尽可能“光整”,稍经“微整形”即好,大大减少了整形工作量。虽然现在只是很小的一步,但这或许真能给国家固体导弹发动机生产带来一次新的“革命”也未可知。中国网 郑亮摄影
徐立平先后被评为和授予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十大感动人物”、“三秦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7年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等荣誉。2018年1月,徐立平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后,在工作之余,徐立平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拉着伙伴们聊建议,做调查。而他的业余生活也被调研占据了大半。中国网 郑亮摄影
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徐立平带来了《关于加快战略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先进制造条件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居家养老环境改善方面的建议》等几条关于科技助力航天和民生方面的建议,而他到驻地报道的那天,就第一时间继续完善自己的建议。中国网 郑亮摄影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的徐立平认真听着报告,努力履行好自己人大代表的职责。中国网 郑亮摄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航天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徐立平则是这些成绩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祖国的强大更让人激动,没有什么比民族的崛起更让人振奋。宿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