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1日讯(记者韩琳) 记者从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305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倡议下,自然教育委员会(自然教育总校)今天成立。该委员会依托中国林学会,统筹、协调、服务各地的自然教育工作,以培育更多关注、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的社会力量。
自然教育是利用自然元素和自然环境进行自然体验活动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自然生态、休闲游憩、森林康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自然教育事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具有公益性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对推动全社会形成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据了解,305家倡议单位包括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太森林网络管理中心等直属单位、大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各类保护地、自然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企业等。这次成立的自然教育委员会是我国首个以自然教育为内容、范围最广泛的跨界联盟,将激活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公益和教育功能,为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这次会议上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自然保护地在不影响自身资源保护、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功能划分,建立面向青少年、自然保护地访客、教育工作者、特需群体和社会团体工作者开放的自然教育区域。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协调、组织社会公众有序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鼓励著名专家学者亲自为公众讲授自然知识,打造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着力推动自然教育专家团队、优质教材、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会议还向首批2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授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在会上要求,各级林业和草原部门、各级林学会要深化对自然教育的认识,将自然教育工作作为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亮点、新举措。要着力培育自然教育事业共同体,广泛凝聚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机构、专家团队、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力量,发挥行业特有优势,积极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开展自然教育工作。要加快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对现有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湿地、地质遗迹的保护,丰富各类自然教育资源,创建各类自然教育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计划,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设施、科普教育、解说系统、道路、电信等基础建设,创造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自然教育环境,提升“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服务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教育关系。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自然教育以自然体验为主要途径,不是公共课,不是补习班,更不是课堂搬家。中国林学会将成立一个专门工作委员会推动自然教育,倡导在自然中学习,坚持以体验自然、感知自然、学习自然为主要形式,推动新时代自然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林学会将发挥、运用好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宣教科普作用,通过开展活动、推介经验、设计课程、制订标准、选取基地、招募人才等各项工作,开展好自然教育工作。
给孩子们讲解植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