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工智库:中国经济出现“过度去工业化”现象

发布时间: 2019-05-20 16:17:4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韩琳 | 责任编辑: 韩得尔


中国网报道(记者韩琳)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奇近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整体“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比40%,2018年降到33.9%,其中制造业比重由十年前的32.4下降到29.3%,大量资源流入金融和房地产领域。在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时,出现了“过度去工业化”的现象。这也是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机工智库最新研究成果的部分结论。

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2019年工信智库联盟系列活动暨机工智库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李奇院长在会上致辞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已经与全球产业链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例如用于生产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和专用检测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在制造工艺方面,我们在高速、高精、高强、高稳定性等方面和国外相比,也仍有很大差距。

李奇最后提出警告:在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时,出现了“过度去工业化”的现象,长此下去极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的险情,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也会走向衰弱。

作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旗下的智囊机构,“机工智库”旨在立足中国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从产业、技术、贸易、文化等多维度推动工业生态建设与工业文明进步,建言高端决策,扎实服务产业,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百万庄论坛”。今年的会议以“变局与应变之策——中国装备制造业探寻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发布机工智库最新研究成果。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司建楠的课题成果“高端装备短板之困”,为李奇提出的观点提供了论据。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我国面临的专用短板装备数量多达900余项,近5年来进口额高达近万亿美元。从海关数据看,2018年,我们部分高端装备产品贸易逆差明显,其中,飞机、航天器、推进器等逆差达到 257亿美元;光谱仪、色谱仪、质普仪等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逆差达到70亿美元;计量检验仪器逆差达到94亿美元。即便如此,“在国防军工等领域所涉及的部分高端装备产品,是我们花大价钱也买不到的。”

该报告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对我国进行市场压制和技术封锁,2018年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要求加强对新兴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管控。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对部分新兴技术管制审查公告”,涵盖微处理器技术、机器人、增材制造等14个领域。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我们的“三专”(用于生产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专用检测系统)领域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在制造工艺方面,我们在“四高”(高速、高精、高强、高稳定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在基础工艺上补课,通过研发“四高”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还指出,当前我国高端装备发展仍然存在“五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支撑能力不牢、人才供给不足、用户部门不信任、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制约。

针对上述情况,李奇同时指出,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机工智库研究认为,未来5-10年是我国高端装备补“短板”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上多维发力,精准施策,政策制定既要满足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又要具有中国产业发展的特点。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提升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构建重大短板装备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早日实现。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奇致辞。(韩琳 摄)

李奇表示,产业变革时期也正是新的产业模式诞生的机遇期,一个国家制造业从大变强很重要的标志是产生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领先企业。机工智库近年积极开展调研,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冠军企业,例如华为、中信戴卡、中车、潍柴、徐工等。这些企业善于借鉴、精于制造、强于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领先,而且能够融合中国文化,结合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吸纳先进制造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鲁欣发布“贸易保护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选择”报告。该课题组认为,我们要对全球贸易摩擦保持清醒的认识,即贸易摩擦已经常态化、贸易战影响深度化;要高度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摩擦传统措施领域的发案情况,积极参与新多边机制谈判;要加强自主创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构建国际产业生态,最大限度地控制投资风险;要针对国外出口管制的经济制裁,构建合规体系;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安全评估体系,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马子惠发布了“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特征分析”课题成果。该报告指出,各国都有产业政策,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创新推进方面,政府和市场是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各国政府都积极从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施策,推动了创新发展。我们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和不同成熟度的创新成果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指导。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吴双在发布“超越之路,领先企业带领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时指出,领先企业的“超越之路”是“基因”和“选择”的共同结果。“基因”是指内化在企业竞争优势中的关键特征;“选择”是指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里的自我定位与导向。优质企业能够在对经济周期、行业周期进行正确判断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实力、所处价值链环节、产业生态系统等特征,“因势利导”地选择相应的技术战略、生产战略、业务战略以及市场战略。


1   2   3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