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山眼泉挑水到窖水入厨 大叔用坝水种蔬菜年入六万

发布时间: 2019-08-08 10:34: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任世琛 | 责任编辑: 赵娜

“从凌晨5点山眼泉挑水到水龙头里随时有水、从挑一担水等半天到随用水即到、从沟里人挑畜驮到雨水集流、从水窖打水到窖水入厨做饭、从靠天吃饭种粮食到菜地用上了自灌水。”这是甘肃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村民董永恒几十年来见证村子用水所发生的变化。
 


“从凌晨5点山眼泉挑水到水龙头里随时有水、从挑一担水等半天到随用水即到、从沟里人挑畜驮到雨水集流、从水窖打水到窖水入厨做饭、从靠天吃饭种粮食到菜地用上了自灌水。”这是甘肃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村民董永恒几十年来见证村子用水所发生的变化。

54岁的董永恒和田地泥土打交道几十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多。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一直和父母亲居住在窄小低暗的简易房相依为命,尤其去沟里挑水的经历让他有讲不完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董永恒结婚后修建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居住度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2017年富裕起来的他,在村子中央购买了漂亮的新农村住房,房子大了院子宽了,让董永恒高兴的是院子中央的水窖,可以直接打水,消除他多年用水的顾虑。

说起水,年过半百的董永恒有道不完的故事。这两年会宁虽然雨水充沛,水窖存放的水通过自动化的抽水设备进入厨房、浴室,可以做饭、洗澡、洗衣、冲厕所,但他还是不提倡子女守护在自己身边,姑娘出嫁后,儿子在兰州找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在董永恒的记忆里,七八十年代村子山下的沟里仅有两个泉水池供村子60多户村民挑水,每天凌晨5点起来摸黑去沟里挑水,去晚的话不是没有水就是挑下浑浊的水。如果实在没水得先上地干活,等下地回来再挑。“等水的时候坐在山眼泉边看着泉水吐泡泡一点点往外冒,等一个下午才能挑回一担水回家做饭。”董永恒无奈的说那是漫长艰辛的。

在城里见惯常流水的人,到这里才懂得“水是生命之源”的真实价值。“一般情况下一家五六口人一天饮水、做饭、洗脸才两担(4水桶140斤)水。洗脸的话一勺水按照辈分以此类去洗,先是大人后是孩子,牲口根本无条件直接饮用挑回来的水,只能是大人去沟里挑水的时候顺便牵到泉水下流‘畅饮’一番,每天只能饮一次,牲口见到水的瞬间脱缰而逃,像是鞭子抽打了似的。”董永恒说。 2002年政府实施了雨水集流工程,村民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最醒目的就是水窖,下雨天雨水从房檐流淌下来再汇聚院子进入水窖,净化后直接使用,结束了几代人沟里吃泉水的日子。

“水在我们这里太珍贵了,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这话一点不夸张董永恒强调。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夏季雨水充足的话,一个窖可以储存20方水,一家四口省吃俭用可以使用到来年的雨季,若使用浪费或者不计划,水窖的水就会早早见底,只能到有水井的农户家里去购买,用三轮车拉回家倒入水窖储存后慢慢使用。”董永恒抬头望了望天上的乌云,起身拿起放在院子角落的扫把,边清扫院子边说:“看云层,这场雨还是不小”。

2011年董永恒响应脱贫致富的号召,政府为其在村子投资兴建占地面积3亩拥有6个大棚的蔬菜种植基地,开始了他种植蔬菜致富的“不归路”。董永恒在想:“种蔬菜致富是好事,那浇灌用水的问题怎么解决。水窖的水人吃一年都紧紧张张,种菜浇灌用水再次成了他的难题。”

正当董永恒为种植浇灌犯愁时,甘肃省扶贫办因地制宜,根据村民种植浇灌难的实际困难,投资修建了供水设备和高位水池,将村子大坝里的水引到山上直线落差百米高的高位水池,供村子所有种植蔬菜的村民免费使用,种植户根据用电多少支付电费。

提到水窖,有人可能会和不干净等因素联想起来。其实水窖最大的作用有保鲜、沉淀净化水质等作用,存放一年的水喝起来照样甘甜可口。董永恒给自家安装了全自动冷热多用自吸泵,不管你在厨房做饭还是浴室洗澡,打开水龙头的瞬间,水会很快从3.5米深的窖里进入厨房和浴室,供你随便使用。即使洗菜他们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冲洗完毕,因为他们懂得缺水对生活带来的不易。

水坝的积水引到高位水池,对种植户来说是“变废为宝”的“壮举”。当蔬菜种植户要浇灌时,打开开关,水会根据落差自行流淌进入地里的滴灌管,均衡的喷洒到蔬菜的根系部位,这种合理节约用水的灌溉方法,解决了村民蔬菜种植不能浇水的难题,也消除了董永恒最初犯愁的问题。

两年多的蔬菜种植让董永恒这个“门外汉”摸索出一套种植蔬菜致富的经验。 2013年董永恒自己投资建设了一座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解决了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的问题,村民走出家门到近在咫尺的董永恒蔬菜大棚采摘自己爱吃的蔬菜。

6个蔬菜大棚和1个日光温室,涵盖了辣椒、玉米、莲花菜、西红柿、黄瓜等多种蔬菜,4.5亩的蔬菜种植每年给董永恒创收6万多元,8年来就蔬菜种植这一项给家里收入50多万元。懂永恒不停的念叨:“这绝对比出去打工好多少倍。”

每天傍晚,董永恒和妻子杨丽琴把蔬菜采摘打包后装车,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通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把新鲜蔬菜送到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让菜贩子第一时间挑选收购。最担心的是去晚的话,当天的高价蔬菜就会瞬间降价或者积压卖不掉,这是董永恒搞种植多年来最怕的问题。

蔬菜批发市场结束交易后,董永恒会马不停蹄的开车前往县城附近的太平店、老君、青江驿等乡镇蔬菜经营店,根据店主需求量的多少,都要一一送到他们的他店里,过秤后还要根据店主的要求报送到固定的位置存放。

现在是蔬菜产出和销售的旺季,董永恒和妻子每天披星戴月两头黑,从凌晨开车送菜,到上午施肥浇灌,再到下午摘菜装车,经常回到家都是晚上八九点。董永恒感慨万千:“挣个辛苦钱。”

虽然每年7蔬菜大棚收入6万元左右,平均每月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董永恒还是生活简单节约,尤其对水的节约,他说:“在我们这里水是贵如油,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 

董永恒和妻子杨丽琴虽然年过半百,在菜棚活少回家早的情况下,他会陪妻子去村子的广场上跳广场舞,他说:“再苦再累!生活一定得美好。”(99公益日特别策划 图文&视频:任世琛  出品 :中国网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扫描 二维码,帮助全国干旱地区的儿童喝上一口干净的水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