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首批女子运输分队 川藏线上的热血青春

发布时间: 2019-08-13 14:17: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董宁 | 责任编辑: 李佳

2019年夏,陆军首支成建制的女兵运输分队,踏上高原进行道路驾驶训练,她们隶属于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汽车某旅,主要负责完成藏区部队的支援保障任务。分队首批女兵,平均年龄不足23岁,她们在最好的年纪,投身军营,在壮美秀丽的川藏线上,紧握方向盘驰骋。
 

7月下旬,西藏林芝某野外驻训地,19岁的列兵詹瑜反复检查车辆,为第二天的高原道路复训做准备。2018年9月,詹瑜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接到了部队的入伍通知。斟酌良久,她重新打包好刚刚摊开的行囊,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暂别还未熟悉的校园,走向绿色军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00后”女兵。詹瑜告诉记者,选择参军入伍是源于自己对军人的崇拜。2017上映的国产电影《战狼2》在自己心中埋下了绿色的种子,影片中主人公手臂高举五星红旗的画面,让她每次想起都会热血沸腾。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詹瑜所在的女兵运输分队隶属于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旅,时至今日,她们已经跟随部队在高原野外驻训了3个月。这是陆军首支成建制的女兵运输分队,分队有32名战士,最大的89年出生,最小的有“00后”,平均年龄不足23岁,她们当中,有24名战士是大学学历,6名战士是大学在读,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自去年12月女兵运输分队成立以来,该旅紧密结合陆军新兵训练“先训后补”的指示要求和部队野外驻训的实际,探索“3+4”驾驶员训练培养模式,目前,她们已经完成了3个月共同科目和驾驶专业训练,正结合野外驻训和高原复杂路段开展四个月的驾驶员复训。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昔弃身妆束发绫,今得卫国五尺枪。”正值芳华,身着迷彩绿、驾驶运输车,穿行于雪山、丛林、峡谷之间,听起来应该是一件很酷的事。实际上,选择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川藏线被喻为“虫蛀的麻绳”、“锈蚀的钢丝”,被视作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女兵不仅要克服高寒缺氧、风吹日晒,而且飞石常伴左右,暴雪、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成为车队行进的阻碍、生命安全的威胁。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詹瑜坦言,刚下连队的时候,心里有些失落,感觉部队生活枯燥单调,和电影上火爆刺激的场景毫无关联。最难过的莫过于整个分队队员一起受命剪去长发,“当时我们好多战友都哭了,女孩子都有往耳朵后面撩头发的习惯性动作,可是刚剪发那几天我们往后撩头发,却发现空空如也,心里有些难过,都不愿意照镜子。” 詹瑜说。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经过快一年的军旅磨砺,詹瑜褪去校园的稚嫩,浑身散发出一股英武气息,她大方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在部队修车时不慎留下的伤疤,“以前如果留下这么一道伤疤,我一定会伤心很久,现在,我只当作是印在胳膊上的’军功章’。”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和詹瑜相比,年长三岁的战友赵泽娟显得就更加成熟稳重。经过两次报名,已经在大学就读一年的赵泽娟如愿以偿,告别校园踏进军营。赵泽娟的爷爷、舅舅和哥哥都是军人,从小耳濡目染,让她立下了参军报国志向。刚入伍时,战友们不习惯部队生活,时常偷偷抹着眼泪,赵泽娟则一直充当着女兵分队里“定海神针”的角色,挨个安慰着大家要学会独立、学着坚强。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赵泽娟的教练班长贺元科告诉记者,“这个小姑娘性格非常要强,训练十分刻苦,技术要领掌握也比较快,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次做不好,她就会自责、掉眼泪。”赵泽娟说,刚接触运输车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换挡。运输车的变速杆操作起来比较费力,最开始女兵们“手劲”不足,时常需要用双手握着变速杆才能掰得动。长途机动训练途中偶遇任务车队,双方敬礼致意。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经过3个多月的集中“淬火”, 这些女兵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能够完成单臂熟练加减档位,在新训结业考核中,整个分队以83%的优良率为集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该运输旅旅长告诉记者,“战场上的子弹是不会区分男女的,在我们运输旅,会驾驶和会开枪一样,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男兵女兵都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野外驻训地的一块训练场,用来训练女兵驾驶转向的准确度,长期磨练的场地中清晰地映出了一个“8”字图案。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此次女兵运输分队长途机动训练任务分为3个阶段, 途经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陌生地域,通过高寒山地复杂道路环境反复锤炼驾驶技术,着眼提高在传统任务区域和未来作战方向战役投送能力。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现在训练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女兵分队以川藏南线为依托,沿途兵站作保障,展开为期3周的驾驶复训。训练分为3个周期,一个周期机动时间为5天。每天完成上百公里的长途机动,通过城镇路、乡村路、冰雪路、盘山路等综合路况,全面提升女兵的适应能力。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22岁的女兵排长钟媛,在长途机动训练任务中,负责过程中的车队收尾保障。一方面,她要确保车队全部跟随,协助掉队车辆及时归队;另一方面,她还要随时观察情况,和带队车前后照应,保证车队运行平稳。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和多数女兵不同,钟媛选择来到部队的原因源自于军人父亲的“专断”。高考那年,钟媛以高出当地一本提档线80多分的成绩收获喜果,本可以轻轻松松上一所重点大学,未曾想父亲却偏偏让她选择军校,最终,执拗不过的钟媛不太情愿地选择了军校。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也许是遗传,从几年的军校学习,到毕业分配,再到女兵分队,不知不觉中,我适应了部队生活,也爱上了军人这个职业。” 钟媛如实谈及她的想法,除了和大家一样进行汽车专业驾驶学习之外,作为学员排长,她还要承担车队指挥、收尾保障等工作,这也让钟媛深感压力。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高原道路复训第三阶段第一天,车队一辆运输车发生故障,停靠路边修理,钟媛马上在车辆安全距离外设置警示标语,并指挥过往车辆有序通行。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突发故障的是中士张清清的车,和新同志不一样,这已经是她入伍的第七年了。她本是一名卫生员,得知要组建首支女兵运输分队时,她主动申请转岗并担任骨干。高原行车,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是女兵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初上高原时,不少女兵出现头晕、失眠、呼吸困难等高反症状,张清清利用自身所学医护知识,通过药物调节和合理安排训练,帮助战友们逐步适应了高海拔,重新焕发活力。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1967年8月,西藏迫龙山路段突发特大山崩,原成都军区某汽车团副政治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同志不幸英勇献身,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的荣誉称号。车队每次途经此地都会组织祭奠,瞻仰烈士纪念碑,一方面表达对英雄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时刻警醒自己要谨慎操作、安全驾驶。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和当年艰苦的环境相比,川藏线经过多年建设,道路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变,涉水路段、冰冻路段、飞石路段还是随处可见。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7月23日上午,川藏公路然乌段发生一小段堵塞,驾驶环境较差,直到中午一点,车队才抵达既定兵站。女兵周海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和师傅扶泽军学习吉他弹奏。“上午时间耽搁了,下午要赶回来,中午没时间休息,就通过吉他让她抓紧放松。” 扶泽军告诉记者,给女兵当师傅自己也是第一次,不敢打不敢骂,所幸女兵都比较争气,自己也很满意。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和同批男兵相比,女兵在驾驶基本功课上做得更扎实,但熟练程度还需要更多磨炼,驾驶谨慎、操作细腻、事故率低也成为了女兵运输分队的特点之一。”三级军士长赵晓东的观点在长途机动训练任务中得到了印证。长达近千公里的高原复杂道路,女兵们每天需要机动百余公里,整个任务完成下来,没有一辆车出现剐蹭事故。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途经村庄,一名藏族阿妈向女兵招手致意,过往群众也时常向“解放军女司机”竖起大拇指。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原天气变化莫测,经过一段急促的小雨路段,天边挂起一道彩虹,再往前开一段,应该就是晴空。长途机动训练任务后,女兵们也即将告别她们朝夕相处的教练班长,放单接车独自踏上征程,壮美秀丽的川藏线,也将增添一道特别的“流动风景”。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