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塞罕坝红山军马场。1988年 姜平 摄
坝上、恩施、黄山、九寨沟、喀纳斯、婺源、雪乡、元阳梯田、张家界、周庄,如果把祖国地图上的这十个知名景观并置关联在一起,将会迸发出什么火花,激荡起怎样的回响?
中国摄影家协会近期首次重磅首推“摄影发现中国之十大景观”,将因摄影而发现、传播,并塑造其内在文化价值、精神意义,从而推动其旅游和经济发展的这十个景观再次推向前台。
中国摄影报采访了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摄影发现中国之十大景观”的倡导者和总策划李前光,阐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激励摄影人潜心创作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李前光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摄影术发明180周年。70年来,摄影一路追随共和国的宏大步履,与国运民风相伴相长,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生活的力量、美好的价值向度,书写了非凡的传奇故事,铸就了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文艺力量,成为史诗般的时代精神的汇聚点。
“摄影发现中国之十大景观”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重要举措,也是摄影人向新中国70华诞献上的崇高敬意,回顾并彰显摄影在时代发展中的独特意义,用独一无二的艺术感染力装点浑然天成的自然奇迹、书写中华文明的史志图鉴、描绘卓越风华的时代精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激励新时代的摄影工作者强化使命担当,做出摄影新的贡献。
4月30日的中国摄影报上,刊登了一则大胆新奇的广告——整个版面以灰色设计为底,并无庞杂文案,只有6个醒目的大字——摄影发现中国。短短1个月征集时间,活动就吸引了1万多人参与,除了照片投稿外,许多摄影人也将自己拍摄的独特经历和感受诉诸笔端。经摄影、文化旅游、新闻媒体等领域专家学者推荐,结合网友投票结果,活动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在3015个推荐地中,遴选出上述十大景观。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些曾经养在深闺,被摄影发现美、发掘美、发散美而成为盛景佳地,并乘着摄影生产力东风在新时代有了新气象的“十大景观”,借由此次“摄影发现中国”的成功策划和推波助澜,不仅再度被不少摄影人纳入拍摄目的地,更成为世人所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摄影发现中国之十大景观”,在国庆前夕通过中国摄影报等媒体公布以来,摄影界、文化界、旅游界等纷纷点赞,认为此次策划站位高、立意深,用视觉叙事方式向更多人启发着一种广泛的联系——无论是地球、人类、自然、历史,还是未来,与我们当下的联系与共振,通过摄影文献性的记录,美学性的表达,社会性的拓展,镜览绿水青山,“照鉴”人类文明,激活旅游经济,助推精准扶贫,成为创造前所未有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引擎。
黄山风光集锦摄影,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摄
发现美丽中国
沧海桑田,山河浩荡。在幅员辽阔的沃土之上孕育着山川形胜,中国之美无所不在,更需要用心用情去发现。山水质有而趋灵,无论是太虚片云还是寒塘雁迹,无论是大漠惊沙还是空山新月,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挺拔苍松,于中国南北西东的10处极具代表性风景名胜的精品力作,描绘了名山烟波的朝晖夕阴,溢彩斑斓的春华秋实,神秘别致的人文风情。当摄影家把目光细细密密地编织在图像之中,观者视线也就被留驻在画面里。我之风景不可能在真空的环境中存在,这些在公共话语里传播的照片,理应发出更大的声音,激发更多的回响。
“香港摄影家陈复礼先生在湖南张家界拍摄的风光照片不胫而走,又有许多人接踵而至,在武陵源寻找摄影人的梦境。名闻天下的黄山,因为摄影作品的传播更加声名显著,生发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自然本色。元阳梯田的云山雾岚,为摄影人幻化出奇妙的影像。摄影人原本出于强烈个人意识的艺术创作,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形成强烈的传播效果,影像中的山河成为国人关注的旅游热点。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影像的阅读,成为人类了解世界,交流文化,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摄影家梅生指出。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王达军和摄影家袁学军、王建军一起纵横五万多里的“三军”西部行摄,开拓了中国风景摄影的新领域与新气象,而九寨沟是他数十年一直坚持关注的景观。“九寨沟的独一无二地貌、与众不同的景色完全由摄影人通过图像传播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旅游胜地。遗憾的是,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的几次地震对景区地貌的破坏很明显,摄影在这时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为推广九寨沟做了贡献,还用图像留下了那些业已消逝、弥足珍贵的景致,有些照片记录的景观甚至成为了‘绝版’。抛开摄影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意义不谈,我们更应该强调摄影的社会功能——为时代留下图像文本,这就是‘摄影发现中国’最大的意义,唤起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和敬畏。”
自1997年起就在周庄推广旅游的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君说起摄影之于周庄的姻缘感慨万千。他说,在“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中,周庄是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江南水乡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摄影家在内的艺术家,对周庄的宣传推广、古建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周庄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政府立法保护古镇的先河,这是摄影人都未预想到的“意外的收获”。“十大景观”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摄影发现中国”唤起了艺术家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让保护传承的概念深入人心。而“摄影发现中国”这一提法,史无前例地将摄影的地位与科学并列。他建议,“十大景观”应该只是开始,摄影发现中国,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围绕更多的面向延展下去,分母可以无限大。丛书很重要,做成序列后,就会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摄影的内涵做深、做强、做广。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一些摄影界专家学者认为,“摄影发现中国”为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献力。
青翠欲滴,卧龙湾,1997-年-谭明-摄
挖掘金山银山
以旅游开发为基点的新经济结构,萌发于摄影师的镜头之中。摄影作品中的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强国的金山银山。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读图时代,旅游经济的腾飞为摄影艺术提供了巨大舞台,相辅相成的是,以表现地方风景风情和旅游资源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开始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世界上所有的名山大川之中,黄山以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获得了“艺术之海”“天然摄影棚”等美誉,激发出无数摄影家的创作灵感,与摄影的渊源颇深。黄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摄影产业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胡宁感慨:“摄影让黄山更美好。作为致力于中国摄影事业的一名地方工作者,我由衷地感谢有这么好的创意策划,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推出这个大型活动,有气魄、有眼界、有智慧,令人欢欣鼓舞。令世人仰望、羡慕中国美丽富饶的名山大川、风华盛事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黄山居于这个‘榜单’,其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二是盛名之下,更需奋蹄。摄影产业在黄山的成功探索和发展,是生态文明思想和五大发展新理念在黄山得以贯彻实践的生动体现。这一新兴产业业态,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而且能促进旅游、文化、生态、体育、休闲等行业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贫困群众和落后乡村发展致富,而且还能传播美丽、传播文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全面提升文化综合软实力。”
1988年,河北省承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于俊海拍摄的一组黑白坝上风光作品《八月情歌》在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得个人艺术风格铜牌奖,引起了全国摄影界对坝上的关注,也带来了坝上摄影热潮。数十年来他一直用镜头描绘坝上,也见证了摄影带来的天翻地覆改变。他说,摄影直观可感地从艺术角度宣传了坝上,对拉动全域旅游、推动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几十年来,摄影人和游客络绎不绝,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打开了山区富民乐民的大门,坝上的百姓盖起楼房、买了轿车,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摄影对扶贫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是很直接、很精准的扶贫。坝上入选‘摄影发现中国之十大景观’,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坝上的摄影热潮和摄影产业的发展。”
“摄影是新中国旅游事业最初的开路者,也是中国旅游品牌最初的打造者。在交通不便,旅游概念还未形成的年代,摄影作品是一代中国人心中的诗与远方。往往一组作品让一个地方声名鹊起,赢得各方关注,获得后继发展的资源整合机遇。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今天,全域旅游深入融合发展,各种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机的性能提高,拍摄成本降低。当越来越多的人充分享受美景,在新时代享受幸福感的时候,不应该忘却发现这些美的人以及他们发现这些美的故事,也不应该忘却每一个人都有保护好这些美、传播这些美的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武力指出。
秋满园,长溪村,2009 年 张银泉 摄
审视风景摄影
逢盛世,立新景。广义的风景摄影几乎与摄影术同时出现——尼埃普斯于1826年用了足足8小时在自家窗口拍摄的,就是一处风景。随着摄影技术和方式更迭,风景摄影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生了种种关系和交叠。从发展脉络来看,风景摄影一直探索着表现上的新可能,从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的角度延伸视角,定义开放、姿态丰富的风景摄影已成为探索世界、讨论问题的媒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摄影术诞生180周年。在此时推出‘摄影发现中国’,彰显了摄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充分调动摄影人的创作热情,鼓舞他们推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繁荣摄影创作。”王达军说道。
在旷野苍穹之下,在山岚雾霭中,在绚丽的晨光和丛林的色彩中,风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已不再是机械式地记录自然景观,而是成为人和自然的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艺术性地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我们看到,摄影师们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的审美愉悦和语言趣味,而将艺术视角更多地投向对自然的凝视,对文化的思考,对情感的追寻,对观念的迭新。他们或借山水言志,阐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家精神;或寻找有趣的地质景观,并用特色鲜明的风格展现出大地、岩层、山川以及自然的奇景与风采;或带出思考的痕迹,裹挟大地的诗意,在解构物象风景同时再创新风景。摄影家不再仅仅是看风景,还参与到它的内涵之中,成为自然界超验精神的解读者。
如果说,不同类型的风景摄影以公共情感与公共话语的不同内涵影响大众,那么,公共情感主要激发大众视觉美感的表层情绪,引起普遍意义的情感互动和共鸣;公共话题则通过涉及社会性问题的影像表达,引发大众关注获得社会影响。而随着摄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公众,也拿起拍摄器材参与进来,观看和审视自然现象,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
“探讨摄影对于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诸方面的感知与呈现,发掘现实与历史,文献与学术,艺术与经济的影像价值,树立中国形象,打造地区名片,摄影成为主体语言形式。同时,风景摄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摄影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从个人艺术实践到社会公共价值的认知,实现摄影成果的转化,坚定摄影人的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特殊的贡献。在当下融媒体传播的时代,影像已经不限于摄影家的艺术实践,更多摄影人的自发参与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生活方式。”梅生说。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将编辑出版《摄影发现中国》图书,并于11月23日在十大景观之一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举办的中国互联网摄影旅游大会上,为十大景观授牌,同时汇聚各方专家对于摄影在发现中国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探讨。
家家扶得醉人归 1996 年 陈复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