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滑县段
道口古镇
西纸厂工业遗产
在《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 , 滑县作为运河要素集中连片地区,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过程中,滑县围绕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文旅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统筹联动发展新路径,致力为河南省40个核心区县做出示范引领。
一、滑县资源特征
大运河滑县段拥有河南省运河沿线保存最好的道口古镇,道口古镇因运河而生,沿河分布有保存完整的码头群、古城墙、大王庙等遗存,2014年道口古镇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滑县形成集河道、码头、城墙、村镇等较为丰富的遗存类型,运河沿线生态功能保存完好,其中运河森林公园、运河西湖最具代表性。华夏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河南省传统村落10处。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170余项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成为运河文脉传承延续的活态载体,其全方位的遗存特征在中国北方大运河沿线城市较为少见。
二、滑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思路
落实高规格机构 。 成立滑县大运河遗产保护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制定年度工作安排,监督重要项目落实;成立运河遗产监测中心,管理运营遗产监测平台,为遗产的合理保护、有效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统筹多规合一。 以《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结合已编制完成《大运河滑县段运河古镇保护发展及整治利用总体规划》《滑县工业遗存(西纸厂)保护与利用设计》《顺北历史街区环境整治设计》《刘家大院古民居修缮方案》《道口古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十几项规划及方案,编制《滑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统筹滑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整体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
采用多渠道叠加。 滑县大运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采用多种渠道叠加模式,充分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保护与整治古镇历史街区、修缮传统民居;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契机,对近现代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发挥百城提质工程效益,优化提升古镇周边街道环境及建筑风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运河西岸传统村落片区进行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
三、建设成效
滑县对文物本体、历史街区、工业遗存等实施高质量保护,优先整治河道及周边环境,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在顺河南街历史街区、西纸厂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在河道治理方面, 已经完成运河河道治理工程,对沿运河进行清淤整治,将地方及运河文化以场景化融入到环境整治中,形成统一的文化景观格局。运用当地自然景观,以人为本、与自然协调,营造悠闲、轻松、舒适的运河生态环境。
在历史街区整治方面, 采用“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小规模逐步推进”模式,已经完成道口古镇顺河南街、一面街的民居修缮工程;在不改变传统建筑外观风貌的前提下,采取维护、修缮、整治等措施,保持传统建筑建筑原有的结构、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在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方面, 保护与改造运河东岸以“西纸厂”为代表的工业遗产群,融入古镇戏曲、饮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高地。目前已经完成滑县西纸厂改造一期工程,作为古镇主要服务配套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实施。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滑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故道家纺、万古羊肉卤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振兴方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制作和传承人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传统技能的工匠、手工艺者等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在古镇设置六铺火神盛会场所、历史文化展览馆、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文化展示中心等四处非物质文化展示场所。
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 对沿运河环境进行整体提升,结合运河沿线农田景观、传统村落、道口古镇等元素,打造“城水相依、村田相伴”田园运河景观风貌,目前正在实施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其中运河森林公园生态康养保育工程主要以生态康养为特色;运河西湖休闲生态园以推进文化生态建设为主;共同构建完整的运河生态廊道体系。目前正结合乡村振兴工程,对运河西岸村庄进行整体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
滑县县委 、 县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正在编制《滑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并已经启动编制工业遗产群落保护与利用方案、道清铁路博物馆方案、古沉船博物馆、运河西岸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等多个设计方案。
在省委 、 省政府统筹领导下,滑县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从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等方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要求,探索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小规模逐步推进”的改造模式,打造大运河滑县段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方位实现田园运河高品质文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