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岁孩子不再走6万步山路,云南镇雄黄连小学寄宿制新模式引关注[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1-08 11:09:3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董宁

中国网讯 (记者 董宁) “我每天6点钟起床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有些地方路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池塘里面去。”

1月7日中午,马云乡村教育午餐会上,云南省镇雄县黄连小学学生的上学路引起了马云和上百位企业家的广泛关注。

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山乡黄连小学,近200名孩子靠走路求学,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最远的家距离学校单程14公里,一天上学、放学就要走6万多步。

云南镇雄黄连小学学生走路上学,最远的一天往返要走6万步,寄宿后一周只用走一次。

“冬天凌晨5点起床,打着火把、手电走山路,下午三四点又要放学往回走,一天走在路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学校上课的时间。”黄连小学校长谢汉江介绍。

这种情况在2019年5月得到改变,这些孩子们搬入了黄连小学的寄宿制新家。2018年,马云公益基金会经过考察,对黄连小学启动寄宿制改造,黄连村原有的3个教学点合并。

云南省镇雄县黄连小学位于高寒地区,海拔2100米。

现在,新的黄连小学建有24间宽敞明亮的宿舍,乡村寄宿制项目还进行了生活空间改造,阅读吧、美术室、音乐室、少年宫、乐高室一应俱全,打开了乡村孩子的视野;“亲情吧”让留守儿童可以和父母视频通话;孩子们一日三餐在学校就餐,学校食堂的菜单还经过中国营养学会专门设计。原来每天要走6万步的山路,寄宿后现在一周只需要走一次。

云南镇雄黄连小学学生寄宿宿舍。

“寄宿后不用每天奔波在路上,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学习。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辅导学生作业,同时担任生活老师,教他们洗澡、刷牙,养成了科学的卫生、生活习惯。”谢汉江说。

更为重要的是,撤点并校后,黄连小学的师资资源得到了集中、合理配置。过去,黄连村3个教学点分散,师资不足,每个教学点只有2位老师,隔年招生,一个老师带一个班全部学科。

现在,新的黄连小学拥有13位老师,其中8位是90后年轻教师,有了专业的美术、音乐、科学老师,学生们也拥有了更大的梦想。

乡村寄宿制改造后,学校有了美术室。

五年级的小敏曾跟随父母在福建打工地上学,今年,她重新回到黄连学校读书,“我最喜欢学校的美术室,我喜欢画画,我的愿望是当一个画家。”

六年级的杨胜因为求学路难,从小跟随打工的父母在河北唐山上学,今年秋天,他重新回到了家乡,“原来在唐山没有朋友,父母没时间陪我,住在学校后有了更多的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我最喜欢学校的阅读吧,以前的学校里没有。”

乡村寄宿制改造后,学校有了阅读吧。

花山乡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王浪介绍,寄宿制半年后,黄连小学的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变得话多了、比之前更自信了,适应能力提升了。黄连村是深度贫困村,一直以来教育发展滞后,现在的黄连小学成为了当地教育脱贫的新希望。”

课余时间学生们在阅读吧。

“寄宿制解决的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育的问题。寄宿制是育、文化、生活体验融为一体,为乡村留守的孩子们搭建一个阳光、灿烂、充满希望的地方,白天上课学知识,晚上展开各种兴趣活动,把教和育结合在一起。”2019年,马云在乡村教育午餐会上分享乡村寄宿制改造的思考。

据了解,自2018年启动寄宿制项目以来,截至目前,马云公益基金会已在全国9所贫困乡村学校进行了寄宿制改造,让6027名儿童、271名教师直接受益。马云公益基金探索出了“基金会-企业-教育系统”的三方合作模式,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经验。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