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在“疫”线的老曾[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2-09 10:57: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楠


中国网讯 老曾的全名叫曾维才,是中国一冶交通公司武汉经开项目部的一名老施工经理,不是年纪大,而是资格老。因为常年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他皮肤黝黑,声音洪亮,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曾”。

图中(左二)为曾维才。

冲在前线

1月30日大年初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又是“宅”在家的一天,为了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宅”在家已经成了抗击疫情蔓延的最安全的方式。上午8点多,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老曾正在家里做早餐,听说要上前线,他没想太多,立马放下锅铲,跟家人简单的交代后,像往常一样风风火火地出门了。

老曾家住沌口,听说大家要在青山集合,驱车几十公里赶往公司大楼附近,没想到扑了个空。询问后才知集合地又换到了光谷,二话没说,又驱车几十公里赶往目的地,也是突击小分队此次援建项目之一——武汉市三医院光谷院区。

突击队经过医院实地勘察、策划和商讨后,最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吃上盒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因为施工现场没有桌椅,大家端着饭盒,边吃边聊天。“在家哪里都去不成,憋着也难受,出来有点事情做正和我心意。”老曾笑着跟同事说。

共筑防线

抗战疫情,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突击队决定通宵作战。当晚,老曾又留了下来。除了兼顾现场施工情况,他还拿着手机不停地拨打电话。原来,由于道路封锁,交通不便,不在武汉市内的工人全都无法前来作业,而有条件前来的,一听要在医院作业,大多有点推诿。除了工人不好组织,施工所需的材料也同样不好组织。正值春节,材料供应商都已经回家过年了,而且现在疫情复杂再加上道路封锁,难上加难。“我已经厚着脸皮把手机通讯录里能打的电话都打了。”老曾皱着眉头跟同事说。

其实,这还不是老曾他们遇到的最难的事。原来,突击队此次得到的任务中有一项需进入检验区(病毒污染区域)作业,而医院方面提示说,“检验区目前为病人抽血检验及确诊病人治疗区域,存在极高的被感染风险。”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更是与生命的较量!

“怕什么,我们都有九条命!”突击队员们互相鼓励,“连医生都不敢进去,那也总要有人第一啊,为了完成任务,我们硬着头皮也要上!”最终,老曾他们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完成了检验区的隔断,而这个隔断也是三医院所有的医生和病人的安全防线!事后,有同事问老曾怕不怕,老曾笑着说:“都是人,又怎么会不怕呢,现在只想疫情赶紧过去,我们就能继续开工,投入工作了。”

2月3日下午,“振捣棒,丝杆,蝴蝶卡,活动脚手架,铁丝,到场!”老曾在突击队的群里发了一张图片。在图片中,现场的工人们正从车上卸着货。原来,终于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老曾打电话磨破了嘴皮子,也“磨”来了现场急需的施工材料。老曾来不及高兴,放下手机,一边帮着卸货,一边忙着指挥,又一次忘我的一头扎进了现场。


留在“疫”线

给自己的个人用品和房间消毒,是老曾现在每天要做的事情,“酒精喷雾已经买不到了,现在我们只能把酒精兑好,装到浇花的瓶子里再用。”老曾已经9天没有回家了,家里二宝才一岁多,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活泼可爱,那是他的心头肉。每天工作结束的时间,就是跟家人电话视频的时间,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至于要进入隔离区作业的事情,老曾更是不敢跟家人提起半句。

由于医院附近的酒店已不接收住宿,老曾和队员们只能住在离医院40公里外的项目部。其实,老曾的家离项目部非常近,开车只需要五分钟。“家里孩子太小了,怕传染给他们,所以自行隔离了,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他人。”同其他突击队员一样,老曾心里也有顾虑。

而最近一次“回家”还是在三天前,连续上了二个夜班的他,趁着白天超市开门,买好可供家人吃几天的菜后,驱车赶往家里。由于害怕自己跟家人接触可能会带去病毒,他将菜放在家门口,但想看看二宝,忍不住回过头又让爱人打开门,自己远远地站在在楼梯口向家里张望着。二宝看到了爸爸,大声地喊着:“爸爸,外面病毒,回家!回家!”看着爸爸不进门,立刻大声地哭闹起来。老曾只有哄着二宝说:“爸爸去给你买好吃的,一会就回。”回到项目部,老曾还笑着跟同事炫耀二宝的懂事,心里满是欣慰。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中国一冶涌现出了一批像老曾这样的同志,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小我成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敢于担责、勇于担责、善于担险,他们为我们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道防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通讯员 张华月)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