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抗“疫”一线的建设者群像[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2-09 11:13:5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楠

中国网讯 这是一场同死神抢人的战争,这是一个火速驰援的故事。1月29日,武汉宣布封城后的第一个星期,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与日俱增,武汉市医疗系统面临巨大挑战,多家抗“疫”指定医院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检修迫在眉睫。当晚,中国一冶交通公司紧急派出第一批人员火速驰援抗“疫”一线。

图中(左一)为张东。

张东:“这时候不上,我配不起党员这个身份”

1月29日晚12点30分,张东还在项目部办公室加班,“张书记,情况紧急,新洲区人民医院隔离区急需检修,你看能不能现在赶过去。”一个电话打断了他手中的事,“没问题,我马上组织人员现在出发。”张东没有任何犹豫,挂了电话便开始着手联系人员的事。

1月30日凌晨2点,人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材料难进场成了眼前最大的问题。“您好,我这边要尽早把定点医院检修完毕,材料您得优先往我这边供应啊。”张东已经不记得这是他拨打的第几个电话了,“我知道,但我这边实在是没办法,都预定完了,不是我不愿意供货,我们实在是没货了。”“那麻烦您了,您那边一有材料马上联系一下我,谢谢,谢谢。”此刻,焦急、不安,千般滋味涌上了张东的心头,晚一分钟就让患者多一分危险。

凌晨5点,一个身着白色防护服,戴着蓝色口罩的人来到了新洲区人民医院检修区的门口,他一边揉着右手肘,一边盯着放在桌上充电的手机。这正是已经打了近3小时电话,右手肘异常酸痛的张东,他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供货商都联系了一遍,而此时他能做的只有等待。

叮叮叮……张东迅速抓起眼前的手机,语速比平时快了两倍不止“喂,张工,是不是有材料了!”“是,什么时候送去医院啊。”“现在,马上,我就在医院门口,你们把材料拉过来就行。”张东说话间兴奋地拍腿站了起来,右手肘的酸痛感顿时传遍全身,但他的脸上却堆满了笑。

1月30日清晨,彻夜未眠。张东看着工人在医院忙上忙下,材料有序进场,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病房通道修缮加固,确诊区隔离缓冲带、隔离区基础设施完善,一系列工作稳步推进中。

1月31日晚,新洲区人民医院检修工作全部完成,48小时闪电战圆满落幕。此时张东满心欢喜,叮叮叮……“阳逻二医院那边也要检修,2月3日开工,两天时间要完成。”疫情狙击战远远没有停止,张东从喜悦中抽离出来,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阳逻二医院。

阳逻二医院检修处临近重症室,刚到现场,便看到了两个因病去世的人从门口拉过,直面死亡,张东才第一次对疫情产生畏惧的情绪,他给家人打去了电话,“老婆,我在阳逻医院这边检修。”张东有些紧张,“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防护服,口罩都要穿戴齐全……”电话那头传来的话出乎了他的意料,“既然加入了党员突击队,你就好好干,我们一家人都支持你,你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这时候,我还不上,我就真的对不起自己党员这个身份了。”此刻,张东内心自豪,无所畏惧。

李涛:二十多个小时,接100多个电话

在方舱医院建设过程中,他连续在现场达36个小时。一度声音沙哑、眼里布满血丝,浑身透着疲惫。但他不敢休息,更不敢懈怠,项目接得太急,工地上什么材料都没有,就连基本的施工工具也没有准备。武昌“方舱医院”所需材料十分庞杂,大到电力电缆、方钢、轻型防火板,小到铁钉、螺栓、水管弯头,不同规则、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材料、配件成千累万,并且多数时候一个配件需要从几家供应商调货,在武汉封城、交通管制的特殊时期更是困难重重。李涛和物资团队一道,对报送来的材料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和施工顺序,拟定供货清单,想方设法组织。

洪山体育馆改造成“方舱医院”后,800张病床边配备的医用设备和开关插座,以及医护工作间用电需要,只能靠安装6台配电柜来满足三个区域的用电需求。但是,这种医院临时配置的配电柜是非标,武汉市场根本就采购不到。

从2月4日凌晨开始,李涛就开始联系,他把手里供应商的电话都打遍了,还拜托亲戚、朋友帮忙打电话、在网上找。电话、微信、QQ上能联系的人都联系遍了,直到当天14点,李涛终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配件,立刻安排人送到在鄂州的工厂组装。

2月5日清晨4时,6个专用配电柜运抵施工现场。20多个小时里,李涛的电话打出去100多个。


田汉斌、田智:上阵父子兵

中国一冶城建公司田汉斌和供职交通公司的儿子田智同时接到参建“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父子俩一起奔赴洪山体育馆。“都是临时下达的紧急任务,公司党委有部署,我们就冲锋,现场不分什么干部、员工,我们都是一冶的好儿郎!”在建设现场负责协调工作的田汉斌说。“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确保现场活动板房、电缆、零件的及时充足供应。”部队士官退役的转业军人田智说。疫情面前,他们跟时间赛跑,跟病毒战斗,保障材料供应,圆满完成留置病房的隔离建设、缓冲区及隔离区通道建设任务。

李承勇、王雨杰:抗“疫”夫妻档

2月4日凌晨,在知悉城建公司参战"方舱医院"的号召后,老党员、退伍军人李承勇主动请缨,参与到"方舱医院"建设。在现场,李承勇尽显军人本色,一边进行材料倒运和装卸,一边不忘提醒其他同事正确做好自身防护。同样作为城建公司职工,李承勇的妻子王雨杰也请战来到建设现场,从事现场清洁、消毒工作,并不时帮助提醒同事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图中(右一)为李泽平。

李泽平: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上

武钢二院检修现场,临近污染区,刚进现场的李泽平确实不安,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他每天穿着防护服钉在工地现场,“我现在都不看手机上的疫情新闻。”疫情正值上升期,除了解预防肺炎的方法外,李泽平不会点开疫情实时播报,“我就一心把医院检修好,也算是自己作出的一点贡献。”不到一天时间,李泽平便克服了对疫情的畏惧。

“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只上一次厕所。”因为每上一次厕所就必须更换一套防护服,而现在医疗物资稀缺,条件根本不允许。为了节约资源,他们一天只有早上和晚上会吃饭,中午喝点水就在原地休息一会。检修现场施行24小时交叉作业,等接班的人来了,李泽云才能下班吃饭。

郭宏杰为工人测量体温。

郭宏杰:“我和妻子都是党员,她是我坚实的后盾”

1月30日,郭宏杰接到了前往武汉市三医院检修的任务,他任安全总监与协调经理,马上出发。郭宏杰的第一反应是给家里人打电话,让他们做好自己将被隔离的准备。妻子闻讯后便迅速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和日常洗漱用品,同时备了几个医用口罩。郭宏杰见到妻子,准备拿了东西就走,甚至不敢与妻子有眼神上的接触,临离开前他被妻子拉住,“你不用躲着我,我也是一冶职工,我也是党员,我当然理解你,你在那边好好工作,家里面有我。”妻子的一番话如同一针强心剂。

市三医院检修现场,十几米外就是污染区,所有感染肺炎的病人都从这边进出,每几分钟就能听到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所有进出医院的人员都戴着口罩,有的甚至戴了三四层,那些人就从他的身边经过,但距离却显得那么遥远,大家都低头迈着细密的步子,武汉医院内的气氛比任何地方都更为沉重。

即便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这一幕仍然让郭宏杰心中一沉,看着穿戴在身上的防护服和口罩,再想想只要突击两天便能完成任务,郭宏杰心中的顾虑便散去了。

“今天一切顺利,预计明天晚上就能完成突击任务了。”晚上,郭宏杰和妻子在视频里报平安,“那太好了,你注意保护好自己,家里面我备了好多菜,都好着呢。”妻子看着郭宏杰满脸自豪。

随着疫情的发展,市三医院的承载力跟不上疫情变化,大量病人涌入医院,院方提出了更多的建设要求和更大的建设体量,原计划两天的建设周期被成倍拉长,责任与压力向郭宏杰倾轧而来。

晚上,郭宏杰报平安时支支吾吾,被妻子看出了端倪,“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不会有什么不舒服吧。”“没有没有,只是医院这边又来新任务了,可能还要在这边待一段时间。”虽然怕家人担心,但郭宏杰知道这种事瞒不住他们,“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吓死我了,你放心在一线,我是你永远坚实的后盾。”

图中(左二)为曾维才。

奔赴抗“疫”一线的人还有很多,在武钢二院检修现场,任军每天休息时间不到6小时;王朋林、李俊杰、曾维才是第一批赶武汉市三医院的进行的检修人员,此刻,检修现场仍是一片火热,抗“疫”仍在进行中……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这场同死神抢人的战役,我们没有退路。

2020年的春节注定难忘,中国一冶的建设者们正戴着口罩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脸庞,但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死神战斗。

(通讯员 沈潘 杨爱国 雯萍)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