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专家谈生物医药鼓励人才投身企业研发 投资看好“两微”方向

发布时间: 2020-03-13 10:16: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中国网讯  2020年3月5日下午,“科技传播助力企业发展”网上路演行动第2期活动--“生物医药”专场成功举办。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泽康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在线路演,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清华校友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等作为专家代表,结合路演项目的技术路线、产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点评交流。


活动后主办方对两位专家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部分观点节选:


王宏伟院长:要鼓励更多科技人才投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攻关

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术平台支撑,需要更多可以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生物医学CRO公司,以及更多高水平的生物试剂耗材与生物技术公司;同时,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需要更多具有很强生物医药专业背景的企业管理者和运营者,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奇缺,所以应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到在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攻关中去,真正实现从实验室技术到最终产品的顺利转化。中国的投资机构在面对生物医药产业时,需要有长期稳定投资的心理准备(至少三至五年,甚至十年),而不是类似房地产或互联网企业那种追求短期回报的投资模式。

余永平秘书长: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看好“两微”方向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更人性化、人文化。就人性而言,病人及其家属更希望早诊断、早治疗,早诊断涵盖着明确、即时等诉求,早治疗涵盖着安全、有效等诉求;就人文而言,诊疗行为符合伦理要求、诊疗规范,做到合理、经济、便捷和舒适等。关键要素在于科学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做到基础研究与临床诉求相结合,做到医工结合,促使生命科学、医学、药学、材料、精仪、化工等多学科融合以及新技术突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即时精准诊断、精准靶向治疗。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松散,各弹各的调,唯论文发表为终点和成果。清华大学正在倡导并践行的医工相合项目值得借鉴。

涉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我看好“两微”方向:一是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产业开发与应用,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POCT设备不仅适用于临床床旁检测,更适用于社区医疗和家庭监护,实现互联网医疗相关生理病理指标的检测与监护,为居家监护及慢病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微流控技术平台还适用于环保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二是微生物产业开发与应用,通过人体微生物的改变及微生态的重构,可以达到治疗、康复及保健的目的,特别是肠道产业方兴未艾,值得关注。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