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院士带领团队援鄂抗“疫” 他们的贡献你想象不到[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3-17 20:32: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赵娜

 

在2020年这段惊心动魄的抗“疫”史上,全国各地330多支医疗队、超4万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和当地的50多万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黄璐琦、袁国勇、张伯礼、陈薇、乔杰、仝小林等10位业内著名院士及其团队先后奔赴湖北,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抗疫主战场发挥领军作用。



钟南山,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再次挂帅。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是年龄最大的最美逆行者,他是第一个拉响新冠病毒人传人警报的人。图为84岁的钟南山哽咽了,双唇紧闭,鼻子抽搐了一下,透过眼镜,我们都能看到他眼角的泪花。半晌,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图/新华社)


 李兰娟,73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抵达武汉作实地调研。2月2日凌晨,73岁的李兰娟在疫情发生后第二次来到武汉,带来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从防治重症病人转为危重症、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等几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治疗。她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从而彻底扭转了抗击疫情的被动局面。这张让众多网友泪目的脸部勒痕特写照片,就来自于她从ICU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的瞬间。 (图/安源)


王辰,58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2月1日,王辰和一些专家到达武汉,目睹了武汉疫情的严峻:大量疑似病人和轻症患者因医院床位紧缺,只能居家隔离,这些患者不仅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更会因为得不到有效收治而陷入困境甚至生命危险。通过调研发现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传播和扩散问题。他建议设立方舱医院来实施“应收尽收”。图为王辰院士(左一)在武展方舱医院了解建设情况。


黄璐琦,52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1月25日,他受命带领国家中医医疗队,乘高铁驰援武汉。他带领北京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医疗团队支援武汉市金潭医院对一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辩证治疗。同时,他和团队根据新冠肺炎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临床救治经验,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获得新方药——化湿败毒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图为1月31日晚,黄璐琦院士(左)同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右)沟通中西医结合抗疫方案,并相互加油鼓劲。(图/吕诚)


张伯礼,72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他及时提出建议,对“四类人员”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确诊的患者按照轻症、重症分开治疗;卫生资源紧张,可以适当改造酒店、学校,加以利用。随着确诊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开始建设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张伯礼和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入方舱医院,也可以由中医来承办方舱医院。图为张伯礼(左)进入“红区”望闻问切。( 图/ 天津日报)


陈薇,5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1月26日,陈薇少将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2天后,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4天后,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图为陈薇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图/中国科学报)


仝小林,6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1月23日,正准备去海南休假的仝小林,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自己已被任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次日,仝小林就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除夕夜里到达武汉。随着全国治疗情况的发展,仝小林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方案。仝小林介绍,在多个省份取得良好疗效的‘清肺排毒汤’中医药方剂也被我们采纳。该方剂对整个的疫情控制,特别是防止轻症转重症,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为仝小林院士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号脉。(图/广安门医院)


乔杰,5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2月1日下午,由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带队,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开展医疗救援工作。乔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危重症病房,抓住救治的关键,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重症病房建好后,为提高救治效果,乔杰深入一线组织专家查房,并牵头组建了远程诊疗平台。平台的另一端是由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相关重点科室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诊疗,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图为乔杰院士到中南医院产科病房看望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及住院的孕产妇。(图/光明网)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