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现6000余座各朝古墓 从战国时期延至明代“通史式”古代墓群

发布时间: 2020-05-15 10:09:05 | 来源: 澎湃新闻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公布,在成都市南部发现战国至明代的6000余座古代墓葬,出土数万件珍贵文物。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左志强介绍,2015年3月至今,为配合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的建设,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成果丰硕。不仅发现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遗存,还发掘了6000余座古代墓葬。墓葬类型主要为崖墓、岩坑墓、砖室墓等,时代自战国至明代,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瓷、铜、铁、玻璃、石质等不同材质文物,其中以战国末期“郫”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东汉时期画像石棺、晋代印度-太平洋珠等文物最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上述考古成果为探索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社会变迁等重要课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物资料与历史信息。”左志强说。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雨茂认为,新川园区墓葬遗存年代延续跨度长达2000多年,期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群。

6000多座!刻有“郫”字的战国青铜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极可能是海外进口的玻璃项链……

2020年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5年来的考古成果,延续跨度两千多年的6000余座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串起了这部埋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

据介绍,此次考古出土的“郫”字青铜戈,是成都郫县(今郫都区)2000多年前设置郡县的最早实物资料,其考古意义不下于此前在蒲江等地出土的“成都”矛。

 

“郫”字青铜戈证明2000多年前就有郫县,一个科技园怎么发现了这么多古墓?

2020年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项惊人的研究成果:在10.34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埋葬着超过6000座古墓。

2015年初,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始建设,按照惯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进驻园区进行例行勘探,没想到却发现了古代墓葬遗迹。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成果硕丰。

 

墓葬全景

不仅发现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遗存,而且揭露了六千余座古代墓葬,墓葬类型主要为崖墓、岩坑墓、砖室墓等,时代自战国至明代,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瓷、铜、铁、玻璃、石质等不同材质遗物,其中以战国末期“郫”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东汉时期画像石棺、晋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遗物最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新川周家山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

延续2000多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

上述考古成果填补了成都平原东南缘新石器文化分布空白,完善了成都平原战国秦汉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起蜀汉两晋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学文化序列,丰富了四川地区唐宋墓葬类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资料,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变、汉晋广都城聚落、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会变迁等重要课题提供了蔚为大观的实物资料与历史信息。

五根松 M94 侧室彩绘陶楼

五根松M94耳室佛像摇钱树

新川园区墓葬遗存年代延续跨度长达两千多年,期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区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郫”字青铜戈证明2000多年前就有郫县

此次发掘中引人注目的出土文物当属新川红花沟战国墓葬出土的“郫”戈,它是成都郫县2000多年前设置郡县后最早的实物见证。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两年后,秦在巴蜀同时推行郡县制,在成都设蜀郡,拖地作为蜀郡的属县,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端。

此次发现的“郫”戈,也是成都平原进入秦代国家统治的实物资料。考古人员认为,它的发现,价值与几年前成都地区考古发现“成都”相当。

新川红花沟M358 戈铭“郫”

新川红花沟M358 戈铭“郫”

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居然带外文字母?

在汉代墓葬中,还考古出土了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这可能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货币“白金三品”。专家识读发现,这种字母可能是古希腊文字,也可能是贵霜国时期的文字。它出现在汉代货币之上,可能是受了西域货币的影响。

新川大山坡 M7 龙纹铅饼-正面

新川大山坡 M7 龙纹铅饼-正面

有意思的是,此次考古还发现了晋代来自海外的进口玻璃饰品,它们可能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或者海上丝绸之路从斯里兰卡等地进入成都地区,从侧面证明古代四川尽管群山环绕,却从来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保持联系。

看来成都真的从晋代开始就南到印度-太平洋了。

新川杨家山 M43“印度-太平洋珠”

保存完整的三国崖墓,出土的俑依然是熟悉的“笑嘻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还发现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崖墓。尤其编号M94号崖墓,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一座罕见且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时期中小型单室崖墓,出土了鎏金环首铜刀、造型滑稽说唱俑、仙山座、佛像摇钱树、彩绘持盾俑、彩绘陶楼等精美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近年来三国时期文物的重大发现,将开创四川地区三国文化研究新局面。

五根松M94航拍

五根松M94主室后部场景

探秘新川科技园古墓群 94号崖墓:栩栩如生的汉代益州生活画卷,各种俑还是熟悉的笑脸有没有觉得很“脸熟”?

五根松M94侧室说唱俑,与成都博物馆的这位大哥有几分相似(下图)

眉开眼笑,是四川人乐观开朗的鲜活例证。

五根松M94主室前部彩绘持盾俑

五根松 M94 主室前部操蛇方相氏俑

五根松M94侧室执扇俑

此次发现的6000多座历代古墓中,最有价值的墓葬当是五根松92号崖墓。92号墓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崖墓,墓室区域的长度达到30.5米,墓地总长达到60.5米,一共有前后5个墓室。

从现场掌握情况看,这座墓中已发现了14具棺,这说明,这座墓曾多次下葬,至少有14个人曾葬于此,这在考古史上是比较少见的。随着挖掘清理的深入,不排除可能发现更多木棺可能。

专家初步判断,92号崖墓墓葬时间跨越了东汉中期到三国时期。而30多米长的墓室区域中,最后一个墓室前,有两个石柱,这种修建方式说明里面安葬的应该是整个墓里最年长,或是地位最尊贵的人。从墓室的规模来看,墓主人甚至有可能为王侯级别。相比保存完好的94号墓,92号墓内有早年被盗的痕迹,但并不严重,因为这座墓体量巨大,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或许神秘的墓主人会在不久的将来露出“真容”。

新川园区墓葬遗存年代延续跨度长达两千多年,期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区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方志四川综合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网、四川观察、新浪微博报道

视频来源:四川观察等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成都发现6000余座历朝古墓,考古挖出半部地下“四川通史”》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