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当好“听诊器”和“传话筒”

发布时间: 2020-05-27 11:22:45 | 来源: 中国人大网 | 作者: 中国人大网 | 责任编辑: 郑亮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

1月17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新建的涿州范阳医院整洁宽敞,一楼病房已经住满了患者。“环境更好了,设备更全了,我们看病更方便了!”来自周边乡村的患者都赞不绝口。

几天前,由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乡村医生周松勃筹建的涿州范阳医院正式启动运营。他也将原位于刁四村的卫生所整体搬迁至此,床位由25张增至230张,面积由600多平方米增至近4000平方米,可满足周边数万名群众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需求。

在刁窝镇一带,周松勃被乡亲们誉为身边的“1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24小时应诊,夜里只要有乡亲敲门或者打电话,他抬腿就走。因为晚上经常被叫醒,这些年他养成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习惯。

乡村行医32年,周松勃亲眼见证了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因为不忍心看着乡亲们缺钱看不起病,所以在他的诊所,允许患者赊账,甚至免收医药费。

如何才能破解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无数个夜晚,周松勃常常为此失眠。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周松勃说,近年来,政府部门在乡村的就医环境、设备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医疗硬件提升明显,但一个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难以破解:很多年轻医生,尤其是有诊断经验、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不愿意到基层来。“这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很不相称。”

带着乡亲们的殷殷期盼,经过认真调研,2019年3月,周松勃将“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人代会上,引发众多与会代表的共鸣。

周松勃认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扭转当前不合理、不均衡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有利于有效盘活存量,激发各级卫生机构的活力和潜力,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有关键意义。

“而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更多全科医生到基层医院坐诊,既可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又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便百姓就近就医。”周松勃说。

“不光要提建议,还要自己去实践中检验。”2019年10月,周松勃投入数十年的积蓄,筹建涿州范阳医院。仅3个月时间,这座规范化、标准化的一级综合医院就建成投入使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周松勃在新建医院设置了核磁、CT、DR等高精医疗器械,还新设立了疼痛、内分泌、中医等十余个细分科室。

不过,新医院虽然硬件配齐了,但医生护士仍然缺员,好在周松勃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他说,分级诊疗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他专门将新建医院的一间大厅设为医院培训室,定期邀请市级三甲医院的名专家名医生来医院坐诊、讲课,自己带头学习,让范阳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不断更新、升级医疗水平。

此外,周松勃还期望“医师多点执业”在范阳医院逐步落地,让成熟的高水平医生来到基层,直接为百姓服务。

“当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基层的‘听诊器’,当好百姓的‘传话筒’。”周松勃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在工作之余,调研了京津冀三地17个县、90多个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倾听老百姓的心声。

“现在农村留守老人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有很大比例。”周松勃说,基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少、基础设施差,从业人员专业性差、待遇低;而民办的医疗养老机构因为收费标准高,让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农村老人望而却步。

“今年的人代会,我想把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的建议提上去,医养结合能够解决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一系列问题。”周松勃已经做好了准备。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