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战“疫”】一个海外华人的战“疫”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6-19 13:56:45 | 来源: 北京大学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楠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一场疫情,那些关于奉献和坚守的故事,一次次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些义无反顾、从不放弃的逆行身影,一次次让我们彻夜难眠。

在这场战“疫”中,全球北大人选择与祖国、与世界人民站在一起,在各条战线上与疫情“战斗”。每时每刻,“战线”上都发生着众多感人的故事。

谭君子,北京大学2006级校友,获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执业律师,就职于好莱坞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她参与创办了天使守护慈善基金会并担任执行总裁和董事。

天使守护慈善基金会自2020年2月成立至今募集440余万美金用于支援中美两地前线医护人员和急救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已将逾100万只口罩、10,000件防护服,约60,000万只防护面罩和150台紫外线消毒机等防护物资送到急需的医院、养老院、警察局以及支援其他抗疫前线工作人员,范围覆盖中国湖北省和美国十八个州超过100家机构。基金会还与南京红十字会合作筹集“天使守护公益金”并向中国抗疫做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发放奖金。

在基金会正式成立之前,为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在武汉封城当天发起成立草根公益组织“北美华人捐物小组”,收集社会捐赠后送出海外第一批援鄂医疗物资,其后一个月内陆续将总计50余吨、价值超过230万美金的海外医疗救援物资安全送达100余家湖北抗疫一线医院。

北美华人捐物小组侧记

执笔的时候,距离武汉封城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朋友圈里早一反往日的萧条,武汉东湖山的樱花开了,是阳春三月的样子。我其实从来没有去过武汉,最近的一次还是初中时与父亲游三峡泊船在宜昌码头。而两个月前的我们,谁又能料想到,那之后的每一天,我们的命运都和这个城市紧紧交织在一起。 

我们是谁呢?过去我也许介绍自己是个栖居美西的法律工作者,又或是鄙校某年匆匆而过的校友,而过去的几个月我加了无数陌生人,置顶了几十个群,日常打招呼都改为了:你好,我是北美华人捐物小组。北美华人捐物小组原本只是一个微信群里互不相识的一些人。

美西时间2020年1月22日傍晚开始,这些人陆陆续续在疯狂的信息交换中以一骑绝尘的速度和不可思议的运气找到了彼此。 

北京时间1月23日是武汉封城的第一天,我在律所里一如往常上班、开会,还面试了一位想去香港办公室应聘的候选人。彼时在北美的我们并不知道新冠肺炎的厉害,候选人自然对疫情更一无所知。与此同时,武汉宣布封城,我的朋友圈被灰色的新闻题目刷屏了。 

封城?我反复琢磨其中的意味。

我经历过08年汶川地震物资短缺的灾区,当时我还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震后第3天,我赶回地震灾区的四川老家,曾亲眼目睹家乡因天灾而封闭的经历。交通和物资补给中断以后,全靠政府支援和民众自救,超市敞开免费供水供粮,驰援物资车辆争分夺秒,避难的人们集中住宿帐篷,清粥和馒头是统一发放的菜品。

在除夕前夜封城的武汉会怎样呢?城里的人们有储备物资吗?他们会恐惧吗?我开始拷问自己的想像力。

一起做点什么吧,不然老是焦虑

想要做点什么,但又无从下手。这恐怕是我知道的大多数海外华人的焦虑了。说起海外华人,从前他们只是春节联欢晚会上那几张举着横幅稍纵即逝的脸,现如今却成了我和身边人。

正是这些人在一位北大生物系师姐的号召下组建了一个支援武汉的微信群。群里每分每秒都是前线情况的更新,不断地有人扫码进来,有武汉的医生求助、有北美的捐款人想帮忙、还有亲人在武汉的同胞焦急地打探。 

和很多人捐钱不同,我想捐物资。全国产能因过年休假下降、湖北厂商因疫情无法复工、武汉周边交通又面临停运,这样的状况下,能真正送到医护手上的医疗物资才是硬通货。如何让从北美大批量捐赠医疗物资变成可能呢?不走小量快递就只能大宗航运。降低北美到中国的物流运输成本、筛选与国内医用物资对标的合格北美货源、获得清关支持快速报关通关、打通捐赠物资进入武汉并安全送到医护手中的途径,每一环都亟待解决。 

没有比救人更重要的事了。既然不能参与前线救援,那就做好后方支持。我们几个对运输物资回国意愿强烈的新识旧友纷纷放下手中的本职工作,成立了临时工作组。宗旨是为每个缺乏捐赠渠道的捐赠人提供机会,协助他们参与进来、将他们的爱心送回国。为了不重复解答捐赠方式的问题,我们当晚起草了一份《北美医疗物资捐赠指南》,收集大家分享的网购货源,再开放给新入群的朋友参考。短短五个小时里,我们确认了北美多个主要城市飞往长沙、北京、广州、宜昌(因武汉已经停止航班进港)可减免运费的航班,找到了北美多个志愿者仓库收货,明确了接受捐赠物资的类型、标准和提交流程,并发出了后来被广泛转发的第一份北美捐赠指南。 

紧接着我们就遇到了困难。由于初衷是帮助没有资源的个人完成物资捐助,我们并未经手一分钱,所有物资来自捐赠人而非小组统一采购。尽管我们已在货源筛选上竭尽全力给予中美对标的医学标准指引,但如何保证每个捐赠人完全遵守了指引?国内海关于1月27日发文明确了进口医疗物资的证书要求,我们又该从何入手为这些从零售商手中购买的进口产品提供合规文件呢? 

所幸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在几天之内我们招募了近四十名医学和数据整理志愿者,大多是医学博士和硅谷工程师,他们不分昼夜地手动整理订单信息,邮件联系厂商获取证书,并设计爬虫程序搜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有证书数据库。通过整理和比对,我们不仅完成了对所有订单货物的“医用”与“民用”标记,还定稿了一份《医用标准资格自查表》。随后我们在多个平台公开分享了这份智力成果,将防疫物资类别、生产厂家和相应的证书资料开放给需要采购医疗物资和查询三证的朋友,还开放了在线答疑。

有一些风险你必须承担

素不相识的Daniel从微信群加上我的时候,是1月23号晚上11点多,他和他太太看到了捐赠指南,要捐16000个一次性口罩现货给湖北疫区。过去的24个小时里,我们登记在案的社会捐赠网购订单已接近200单。大量的网购货品还在路上,他是现货就在洛杉矶,27号就能赶上洛杉矶飞长沙的第一班航班,没有比这个更激动人心的事情了!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斟酌再三。彼时武汉海关对海外捐赠免税的应急绿色通道政策还没出台,我们按贸易清关的计划本是没有理论上的障碍。但鉴于此前没有过海外捐赠物资顺利入关的先例,热心网友们又每时每刻在刷新对国内清关政策的解读,我们只好对新捐赠的加入格外谨慎。于是,我劝Daniel等25日我们的纽约航班顺利入关国内后,27号再来送货。然而很快地,对Daniel的劝退被我自我否定了。既然第一批物资都不得不面临海关通关的实验,争取时间让大批现货先进到海关排队,就能有更多物资尽快排到医护手中。第二天一早8点24分我发微信请Daniel考虑周末送货,10分钟后他回复我“今天安排卡车送过去”。

从始至终,他没有问过我的名字。

当地时间1月27日,“北美华人捐物小组”在洛杉矶Xchange公司的仓库里,准备运往国内的捐赠防疫物资。其中一个捐赠包裹上,有志愿者写上了为武汉加油的口号

为了一吨物资,我们守了一夜

为了集体抵抗捐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小组的志愿者们开了一个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候群,供交流紧急情况。就在某一天,我们的一吨物资从长沙出关去往武汉医院的时候,忽然联系不上陆运的司机了。当时已经是美西周三夜里的零点,PTSD群里“灯火通明”,七个人盯着大洋彼岸的物资全都不敢睡。武汉那边接货的医生早早到了指定地点却无法交接提货。眼见武汉要入夜了,又是一月份的天气,医生穿着单薄还要在路边守着。屏幕这边是焦灼寻找货物消息的七个人,有科研人员、有货运老板、还有三个孩子的妈妈。

那天货物安全送到医院手里已经是美西时间早上六点,大家匆匆下线各自休息了三两小时,就又去上班了。

仿佛我们一天之内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里,而任何一个,都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生们收到“北美华人捐物小组”捐赠的医疗防疫物资


我们的第一位资助人——北京大学华盛顿州校友会(筹)

随着疫情期间航空资源的不断收紧,最初为我们提供了无数次免费航班的海航和东航都航线锐减,货运价格也不得不因为仓位供给下降而节节攀升。尽管小组2月1日就官宣暂缓接收捐赠,后续仍有素不相识的捐赠人源源不断地把物资寄送到我们的仓库。为了对这些不具名的捐赠人负责,我们商量决定无论是自己出钱还是向公益组织请款,我们都要把物资发出去。 

北大大气物理系84级校友常劲师兄曾在北大南加州校友会担任理事长,我参加校友会活动的时候常见到他的身影。他为人谦和友善,又热心社区工作。自他搬去西雅图之后我们久未联络,正是这次疫情我才知道他参与发起的华盛顿州校友会也在积极关注疫情的进展。他得知我正为剩余的三吨捐赠物资的运费发愁,便第一时间表示愿意伸出援手。

华州校友会的校友理事们在了解了小组的运营方式和预算之后,以最快地速度批准了我们的运输款申请并向华州当地的北大校友们发起募捐。校友会的李乐愚师兄一直跟进捐款项目进展,玄伟剑师兄则介绍了湖北本地的一些公益组织协助。作为一个没有正式在册的志愿者团队,能够得到这份满载信任的支持,我们心怀感恩,如释重负。连忙把仓库里定向孝感、黄石等地医院的物资送上了飞往长沙的班机。正是北大校友们捐助的$9,619美元帮助我们度过了最后的难关。 

通过常劲师兄的介绍,我有幸与08级物理系的席静怡师妹在网上相识。彼时她已经做了很多医院消毒方式的调研工作,推荐我们向医院捐助可重复利用的紫外线消毒车。这一提案受到我们后来创办的天使守护慈善基金会董事的一致认可,基金会直接购买和协助捐赠累计共300台消毒车到湖北一线医院。

正是这些因母校而连结的情分、信任与共同的价值观,才让我们这些异乡的漂泊者支撑着彼此,如至归处,如有所依,共克时艰。

3月26日,谭君子收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科的袁芳从国内寄来的口罩,谭君子(右一)把这批口罩捐赠到当地一家没有政府资助的社区医院

行进中的天使守护慈善基金会(GoA)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这是一位放弃国际物流商业机会来做公益捐赠的朋友发出的感慨。自二月份参与对湖北的捐赠以来,一路上我陆陆续续碰见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北大医学部校友王存玉院士、喜马拉雅资本的李录先生、国民喜爱的编剧六六等等。他们不仅贡献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还号召身边的朋友甚至是亲力亲为地参与到每一个捐赠环节的决策和执行中来,令人感佩。

受到李文亮医生事迹的感召,我们决心设立一个基金会支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或牺牲的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同时也以更加长期稳定的方式去开展应急救援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按照《慈善法》的要求,在中国国内接收公开捐助,我们需要与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合作来完成,于是南京红十字会成为了我们国内的合作伙伴。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发放了第一批“天使守护公益金”奖金,支持了13位“守护天使” 。

“天使守护公益金”发布第一批守护天使名单

6月9日,我们收到第一批“守护天使”中北京大学医学部1997级校友陶勇医生的感谢信。陶勇师兄在信中表示,考虑到职业中接触到很多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手术机会的儿童,他决定将部分捐助费用用于支持盲童的手术。师兄的选择更好地诠释了我们做公益的初心,那就是传递希望,分享光明。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方舱医院逐渐关闭,我们捐助的湖北医院也告知不再需要物资捐助。此时美国已然成为了新的抗击疫情阵地,华盛顿州、纽约州、新泽西州等区域的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多个州采取了居家限制令,我们开始被要求在家办公。

一方面是急转直下的美国疫情,另一方面是诸多此前表示储备充足的医院告知我们其与本土供货商的订单被取消,二月起美国诸多医院的采购部门开启了周末无休加班审核新供货商。此时国内厂商相继复工转产,产能明显回升,但囿于美国医院采购流程严谨,要成为医院供货商的审核流程较长,加之语言和信息交流的障碍,市场供需仍然存在严重不对称。面对这样的窗口期,GoA前期捐赠湖北过程中积累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合作伙伴的航空物流支持、以及医疗资质对标经验都成为了促成医疗物资进入北美医院、填补采购环节空缺的一个重要助力。

向UCLA Health捐赠口罩等防护物资

随后我们注意到,美国各医院之间资源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纽约州告急的三月底四月初,我们与大纽约医院协会合作,发放了总计50万只口罩。该协会协助我们获取了很多官方没有公布的医院收治新冠病人的信息,并将医疗物资倾斜发放给财务状况相对薄弱的医院。相对于有政府拨款和大学研究经费扶持的大医院而言,很多社区医院财务状况较差,在疫情期间不得不停止多项收费服务而带来收入显著下降,同时人员配备方面也没有大医院的竞争优势导致难以采购到国际供货商的物资。

与此同时,这些医院常常也服务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社区,比如GoA直接捐赠的加州一家社区医院主要的接诊对象是当地拉美裔居民,他们和非裔群体都属于收入水平相对低,居住密度大,医保覆盖率低,疫情期间外出工作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的群体。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黑人/非裔美国人的死亡人数和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死亡人数明显高于白人或亚裔。

除此之外,养老院也是这次美国疫情的爆发重点。基于目前可获得的信息,老年人以及存在基础疾病的各年龄段人群,包括住在养老院或长期护理设施的人群,因新冠肺炎患上重病的风险较高。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GoA志愿者了解到养老院爆发新冠死亡病例的新闻后,挨个拨打了三十多家养老院的电话。她反馈说,由于很多护工流动护理不止一家养老设施,防护设备不足时容易携带病毒危及本就脆弱的老人,而养老院本身人财物配备和资源渠道远不如医院系统,使其成为疫情的死亡率高发地带和防疫工作的盲区。

随着疫情地图的逐步展开,我们有所侧重地支持了弱势群体所在地区的医院和养老院,并通过与更多公益机构合作,让公益的触角延伸到更多GoA较难触达的美国中部区域和小规模医疗机构。北大光华校友何雨师姐在纽约组织了N95forNYC捐助医院项目,通过她,我们联系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医疗机构。

随着美国各州疫情曲线转为较平缓地上升,我们也在思考未来GoA可以开展项目的方向。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公益机构,在各种矛盾伴随疫情加深的时期,我们更加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很庆幸GoA不仅能在海内外守护那些坚持在前线工作的“天使”,还能把中国最好的产品介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我们怀抱最美好的愿望,期待在越发割裂的世界里不忘初心,践行最朴实的人道救助的价值。

后记

说起来真是惭愧,到今天我甚至说不出参与过捐助工作志愿者的准确数字,叫不出小组成员每一个人的真实姓名。他们来自哪里,又有多少来自湖北?从纽约、佛州、三藩、洛杉矶到圣地亚哥、波特兰、蒙特利尔,还有在武汉当地协助我们发放物资的医护人员,在北卡、明尼苏达、华盛顿等州的捐赠人和盟友。大家的生活轨迹如此不同,甚至不能说是事事志同道合,但我们幸运地找到了彼此,并且委以重托。 

没有过往的交集、利益的连结、共同的回忆,连着每个“陌生人”的只有一张因特网,和一个临时在线的共同理想。

如今,小组对湖北的援助早已结束,我们中的大多数转而支援美国疫情也三月有余。我们中有人顶着风险屡次出门将自己收集的医疗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纽约的医护手中,她制作的抗疫捐赠图标在网上广为流传,成为了将众多互不相识的北美华人捐赠组织连接起来的纽带(Twitter: @HongFoundation6);有人组织了一只医疗供应链和资质筛查团队,对接国内厂商与美国采购方的服务平台(MedSupply.life);还有人继续做着防疫物资的搬运工,把产能提升后的中国医疗物资按照美国标准筛选进口并捐赠到医院、警察、记者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手中(GoA-Foundation.org)。

以此记录2020年春天有幸与大家共同战疫的日子,亦期盼我们朴实的共同理想得以早日实现。

讲述人:谭君子

图片:GoA、北美华人捐物小组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校友本人提供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