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里的“托牛所”[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8-03 15:36:59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楠

(图片故事)(1)窑洞里的“托牛所”

这是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窑洞“托牛所”拍摄的母牛和牛犊。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当地政府将废弃不用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从2016年开始,当地村民朱海萍在政府支持下办起“托牛所”。

朱海萍的窑洞“托牛所”起初只有10余头牛,2019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朱海萍通过锦屏镇平头沟红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企业签约,以“租借”的方式引进了64头基础母牛,5头牛犊。在朱海萍的悉心照顾之下,“托牛所”里牛群规模不断扩大,她的“托牛所”现在共有20孔窑洞,130多头牛。经过7个月左右的育肥后,一头牛可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2019年,朱海萍靠着“托牛所”收入约10万元。

窑洞冬暖夏凉,是西北黄土高原上古老的人居形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原来用来居住的窑洞多已闲置。崇信县根据窑洞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的特性,发展了“窑洞养牛”特色产业,既利用了闲置窑洞,避免了重复投资新建牛舍,又提供了良好的养牛条件,牛群发病率大幅下降。目前,崇信县已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3个。

(图片故事)(2)窑洞里的“托牛所”

这是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拍摄的窑洞“托牛所”。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3)窑洞里的“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的窑洞“托牛所”里,朱海萍在喂牛。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4)窑洞里的“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的窑洞“托牛所”里,朱海萍在喂牛。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5)窑洞里的“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的窑洞“托牛所”里,朱海萍准备去打扫窑洞卫生。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6)窑洞里的“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的窑洞“托牛所”里,朱海萍在打扫窑洞卫生。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7)窑洞里的“托牛所”

这是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拍摄的窑洞“托牛所”。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图片故事)(8)窑洞里的“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的窑洞“托牛所”,朱海萍驾车去拉草料。 新华社发(马希平 摄)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