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农村养老服务研讨会》在浙江南浔成功举办 机构专家支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发布时间: 2020-10-20 15:41:5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赵娜

 

中国网讯   (记者赵娜)10月18日,《长三角农村养老服务研讨会》在湖州南浔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主办、湖州市南浔区民政局协办、湖州普康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此次会议邀请了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朋友共约80人,一起共同探讨中国当下农村养老的社会难题,会议针对中国国情,围绕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共同探讨适合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特点的养老模式,并对国内因地制宜的优秀农村养老先进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结合自身的运营、服务经验做了接地气的精彩分享。另有多位养老领域相关专家进行经验交流。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秦胜为此次会议致辞。秦区长介绍说,“幸福南浔·夕阳红”品牌已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他表示,南浔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紧紧围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进一步打响“幸福南浔·夕阳红”品牌,为长三角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南浔经验、南浔样板。

 

湖州普康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龙在发言中说,农村养老服务存在负担重、家庭空、差距大三大难点。针对农村养老服务,普康养老积极探索了一套符合南浔地区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除了通过现阶段日常营运提高农村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参与率和满意度。还提出“五个有”即有组织的活动,有服务的项目,有巡诊的医生,有产品的租赁,有可口的饭菜,让农村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营运更加满意。并及时开发“品质服务”,提出“五个优”,即养老环境优、为老服务优、团队建设优、智慧健康优、养老文化优,切实提升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阶段式推进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方式切合服务发展实际,切合农村养老实情。

太仓市老年协会副会长缪志清在发言中说,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不能照搬照抄所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必须深入分析中国国情,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办法。2015年,江苏省太仓市积极发展成立养老互助组(社),推行由老年人互相帮助、自我服务的养老模式,着力解决高龄、失能、独居老人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困难帮助等养老服务现实问题,使老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促进社会稳定。

 

海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闻海斌介绍海宁市在农村养老方面的经验,海宁市按照城乡均等化原则,每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了城乡养老服务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各镇(街道)均建有一所集特困人员供养和社会老人托养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公办养老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政府购买服务覆盖居家生活困难老年人。主要做法如下:一、坚持高起点谋划,统筹城乡全覆盖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二、坚持高品质服务,统筹城乡精准化落实养老服务项目;三、坚持高效率监管,统筹城乡多角度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品牌经理郁文欣介绍上海奉贤区“四堂间”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该养老模式针对农村养老“家门口、多元化”的特点,通过改造闲置的宅基房屋基础设施,向村子里的空巢老人提供社区照顾与生活支持。四堂间内部,被设计成了四个堂的服务功能,即:面向老人助餐的饭堂;教授健康课程的学堂;解决社区问题的议事厅堂;共享文娱活动的客堂。新途健康在奉贤本地培育了一支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为每间“四堂间”招募一批“堂主”建立健全“堂主制”对四堂间的各类服务进行统筹管理,这些大使,通过对运营团队能力建设,形成自治组织,从社区中来,完成基层增能赋权,最后回到四堂间中去,服务于社区老人。 

如皋市丁堰镇长寿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顾秀芳介绍该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实践,合力打造出适合当地乃至苏中农村社会养老的“三三三”新模式:拓展“三个路径”:以机构为支撑,以社区为平台,以居家为基础;创新“三个机制”:公建民营机制、连锁运营机制、多元并举机制;追求“三个成效”:机构建设标准化、对接服务项目化、老有所养精准化。

  

 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在交流中总结说,农村养老的难点在于:穷、散、偏等问题,农村养老服务存在领导重视与刚需不足之间的矛盾;群众期待与政府能力之间的矛盾;资金发放与产业培育之间的矛盾;公共问题与自主选择之间的矛盾。当前农村养老存在公平性与效率行的问题,希望农村养老下一步会向更活跃、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康养产业副会长郑志刚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交流中向与会领导和行业相关机构,介绍了农村与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养老模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数关系等结合农村养老的发展分析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希望全国各地未来农村养老应因地制宜,从人才、资金、设施、体系、管理、技术这6个方面打出养老保障组合拳,建立系统化体系的解决方案。

 

智库养老研究院院长、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冯建光,从孝道文化的重构,记忆中幸福的延续,新时期晚年生活形态的融入,市场化社会化运作这四个方面分析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的行业实践与思考。提出养老服务要明确老人的需求、明白老人真正的需要,思考是否存在过度供给、过度提供、过度服务的问题。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要让老人融入当下生活形态,跟上时代发展。社会化和市场化才是真正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希望政府、行业、社会、养老从业者为农村养老服务注入更多的智慧。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养老地产与大健康委员会专家、上海民政学院讲师朱晓云在会上建议,从我国国情来看,需要通过建设智慧化平台,添置智能化设备,配置专业化团队,引进社会化资源,增加人性化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改善老年人的营养搭配和居住条件。并从日常生活照料扩展到去关心和帮助老人参与社会活动、扩展养老文化和教育服务。


 北京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田兰宁在会上说, 虽然农村养老面临着或即将需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创新,随着大数据的收集,长三角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一体化的养老体系让我们对老年人未来养老模式的把握越来越清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创新驱动最好的区域之一,这是发展养老服务创新的机遇,通过信息技术和养老服务的科学融合将发展建设全龄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希望长三角的养老服务一体化模式能在全国推广。

 

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会长张建平在会上分析,农村养老的三大难点和三大问题,难点是:农村穷老人多;农村带病长寿老人多;子女孝道意识淡薄,农村养老问题很多。问题是:政府投入多,但只解决硬件问题,没有解决老人的服务问题;在养老服务中侧重于关注五保老人;需加大改革力度。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农村养老问题确实存在很多难点,城市养老服务经验很难移植到农村。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有难点,也有机遇和希望,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逐渐提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利条件逐渐增多。同时,弘扬我国传统孝亲敬老文化、邻里守望相助精神和培育壮大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都有助于从不同角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他说,做好农村养老服务,要坚持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的经验和做法都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性,不能追求一个模式解决问题,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要追求“高大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是好办法。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要突出重点,政策要由“漫灌”变为“滴灌”,重点要解决好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问题。三要坚持资源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老年人个人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坚持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地位,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划清责任边界,避免大包大揽,为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四要坚持以理念引领,要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为引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农村老年人有自身的生活方式,农村养老有自身的规律,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使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

他表示,南浔在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希望南浔能坚持市场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方向,希望南浔经验可以在长三角地区生根开花,服务更多农村老年人。同时,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要带头加强探索和实践,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