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涪昭现代产业园区内拱形的蔬菜培育架。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中国网12月3日讯(记者刘桢珂)初冬,伴着绵绵冬雨,“决胜2020”看四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四开乡涪昭现代产业园区。
走进园区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初冬时节这里依旧暖意融融,整洁明亮的环境里一排排钢铁架子上绿意盎然,各类蔬果茁壮成长。昭觉县虹谷拉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伟指着一根黑色电缆,为记者介绍起这园区里的“黑科技”,他说:“在我们园区内,这样的黑色电缆顶部连着一个金属感应头,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低了,就自动启动仪器调节控温,能够保证大棚内温度均衡,有利于蔬果的生长。同时,在棚顶配有自动伸缩的遮阳棚,可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是否开合。”
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村民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机械化程度低。受到耕地面积少和气候的影响,当地主要种植土豆、荞麦等作物,一年一熟,每亩地年产值不超过2000元。
2018年6月,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建设完成后建成了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室、种植大棚等,主要种植茄果类、叶菜类蔬菜。通过一系列农业设施、技术,蔬菜种植克服了冬季低温、少雨的不利条件,一年四季都能培育新鲜的蔬菜瓜果。产品除了销往昭觉县、西昌市的农贸市场外,还成为深圳等地的大型超市供货源,现在每亩地产值可达到2万多元。
廖伟说,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实现脱贫奔小康,是产业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预计待园区全部建成后,可以提供1300多个工人岗位,吸纳周边两三个乡的劳动力,可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另外,园区建设以来,已经累计为1000多名农户开展农技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人,乡村农技人员7人。先后已有8名贫困户自主创业,开展越夏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2万余元。
48岁的村民阿海告诉记者,如今在园区内务工,每月收入将近3000元,再算上土地流转每年一亩地的600元;年底每亩地还有200元的分红,算下来,现在一年的收入比前些年出去打工挣的还多。他感叹道:“如今在家就能挣到钱,心里越来越踏实咯。”
园区“黑科技”之一的黑色电缆,时刻检测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低了,就自动启动仪器调节控温,能够保证大棚内温度均衡,有利于蔬果生长。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廖伟展示园区内无土栽培的茄子。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附近村民正在园区内采摘新鲜的乌塌菜。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48岁的村民阿海是园区内的一名生产队队长,每月能有将近3000元的收入。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涪昭现代产业园区内培育的新鲜蔬菜。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