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他们在天王山点号观云测雨[图]

发布时间: 2021-02-05 06:02:3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佳

 

    2月4日23时3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郭文彬 摄影


    中国网讯(记者 杨佳 通讯员 胡煦劼 黄国畅 汪增)2月4日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在西昌市城郊的一座孤山上,官海啸一家望着夜空中腾飞的火箭,激动不已。


    今年寒假小星如如愿来到了爸爸(官海啸)工作的地方。汪增 摄影


    【“火箭能不能按时发射,爸爸的天气雷达说了算”】

    这山上有座天王庙,因而得名“天王山”。身为工程师的官海啸就驻扎在这山顶“坝子”上几百平米的“天王山点号”。

    贴完春联后,官海啸如同往常一样,打开设备投入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岗位,一年365天全天候24小时都需要开机执行高空气象探测任务,每天探测得到的数据是准确开展天气预判的基础,即使过年也得有人值守。”

    官海啸的女儿小星如一直生活在宁夏老家,心心念念想要去爸爸工作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看一看。虽然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却从没去过爸爸工作的地方,今年寒假终于梦想成真。

    小星如自豪地告诉记者:“火箭能不能按时发射,得由我爸爸的天气雷达说了算”。

    的确,气象系统作为航天发射五大系统之一,地位作用不言而喻。火箭发射需要“温和”的气象指标,包括温度适宜、风速合适、地面到高空不能有强的风切变,不能有雷电、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因此,火箭发射必须计算出精确的气象窗口时间。

    天王山点号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高空气象探测,通过观云测雨为火箭点火腾飞寻觅“最美天窗”。

工作中的李杰与赵景深 汪增 摄影


   【临危受命 保障雷暴间隙成功发射火箭】

    49岁的工程师李杰,是天王山的“老人”,虽然岁数不大,却已满头花发,199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天王山测雨岗位一干就是27年,见证了天王山点号的每一步成长和发展。

    “天王山点号以前条件很艰苦,上山的道路弯弯曲曲全是泥泞小路,我们日常下山买菜全是靠肩挑背抗,晴天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下雨,土路又湿又滑,背着几十斤的背篓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平常50分钟的路程得走将近两小时。原来工作的机房和生活区也是合二为一,住的楼顶上就是雷达,雷达发射机噪音吵得人睡不着觉,电磁辐射也很大。现在的条件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山道路变成了水泥路,五层楼的雷达机房拔地而起,配备着国内技术最先进的天气雷达,工作区和生活区科学分离,还配备了跑步机和多功能健身器材。”李杰工程师激动地说道。

    点号虽小,却也不乏惊心动魄。2011年7月27日,这个日子让李杰终生难忘。这天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射前3小时,发射场突遭强雷雨天气。还能不能按时发射?急需气象数据支撑。数据上传越多,间隔时间越短,对预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有价值。发射指挥部来电要求天王山点号将雷达扫图间隔时间最大限度缩到最短,情况紧急,临危受命,李杰带领着雷达操作手李峰奋战在一线,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硬是将连续扫图上传时间由15分钟一次缩短至3分钟一次。中心气象专家凭借这些数据资料判断出窗口期间有10分钟的雷暴间隙,现场指挥部果断决策,利用这10分钟点火发射,火箭成功避开雷电威胁,迎风傲雨飞向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点号的日常 汪增 摄影


  【小小点号里磨炼出“百战英雄”】

    点号的日常较为单调,每天出了机房就进厨房。但是,面对两点一线的生活,航天人却能苦中作乐,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很多情趣。小小的院内,种植几十盆绿萝,门口的空地上开垦出一块小小的菜地,种着一些时令蔬菜,他们还养着一只叫“暖阳”的大狗。点号的航天人种菜时,“暖阳”总是陪在左右转悠。

    “技术大拿”赵景申则是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空闲时总是抱着厚厚的专业书“开啃”,研究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流程是他最大的乐趣,工作十几年来,他圆满完成了上百次航天发射气象保障任务,先后带领岗位人员在任务过程中排除故障20余次,还教出了好几个徒弟,去年荣获中心“百战英雄”的称号。

    赵景申告诉记者,这是他第四个年头没回家过年,“本来打算今年春节回家,因为疫情,单位号召大家就地过年,所以就继续在点号过年了。”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位于山顶“坝子”上的天王山点号。  汪增 摄影


    人们常说,风雨无情人有情。作为每天和天气打交道的人,43年来,天王山点号的人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点号里,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先后扎根于此,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熔铸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用一次次坚守托举“中国星”寰宇太空。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