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史春华的手机准时亮了,《浪人琵琶》的歌声渐渐响起。
他按下停止,又昏睡过去。
五分钟后,闹铃再次响起,他没有了再与被窝挣扎的权利。
起床穿衣,刷牙洗脸。
冬日北京的清晨罩着薄雾,深蓝色的天空刚开始蒙蒙亮。
吃了两个小面包,十分钟,史春华的电动车便行驶在肖家河东村街道水泥路上。
2月11日除夕,今天是春节假期的第一天,也是因为假日,他可以比平时多休息半小时,这让他感觉到一丝丝的幸福。
上班的路上沿途经过两所小学,除夕的今天,交通格外畅通,不到二十分钟,他就骑到了单位——海淀区邮政分公司中关村投递部。
在高楼林立的住宅区中,有一排门面房。最右侧的中关村投递部,在冬季的北京显得生机勃勃,不仅仅是因为那一抹绿色,还有穿梭忙碌在快递车之间的投递员们。
每天清晨,都有一辆厢式货车,将快件运达投递部。成包的快件卸车后,被推车运进投递部大厅。
投递员们纷纷围上来,查找和整理各自负责区域的快件。很快,原本满载货物的推车在快递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分拣。
“喂,您好,邮政快递。您今天在家吗,方便收件吗?”
“今天我不在,初三送可以吗?”
“可以。”
“谢谢!”
通常,投递员会先打电话了解情况。
当投递员面对着眼前一堆杂乱无章的快件,表面上只是熟练地进行一通扫码归类的摆放操作。其实,他们在脑海里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全局性规划。
这是一张印存在快递员脑海中的,看不见的快件投递路线图:怎么走不绕路,怎么归置快件在三轮车有限空间中的位置摆放,怎么投送省时省力……
对服务区段的了解程度、投递经验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通常,投递部一天会收到四次快件。春节期间可能会减少为1到2次,这些快件可能来自陆运中心也可能是空运中心。
早上第一次的投送量一般较大。
早上8点,史春华拿到了65个件,准备出发。
满满当当地装了一整车的货物,有几张纸的文件,也有麻袋装的柚子。
绿色三轮快递车穿行在城市间的小道上,一眨眼就钻进了社区。
按照脑海中的规划好的“路线图”,史春华第一个来到了合建社区。
找位置停好车、打开门,史春华一头扎进货箱,没几秒钟就拿出了几个包裹。
显然,快递车内的邮件数量与其对应的楼宇,甚至单元门的位置都早已在史春华的脑海中进行过布局和规划。
拿上快递直奔单元门,按门铃。
除夕正是贴年红的日子,很多小区单元门的门楣、门框和大门上都已经贴上了春联和红彤彤的福字。
前一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在介绍春运期间服务保障工作时说,“国家邮政局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和要求》,按照不打烊、不休网、不积压的主基调,要求全行业做好服务能力储备”。今年多家快递企业宣布春节不打烊。
为响应国家和企业“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海淀区邮政分公司中关村投递部的史春华和48位同事们都留在了工作岗位上。一方面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不回家,另一方面在岗保障“就地过年”顺利实施。
门禁接通了,“谁呀?”
“您好,邮政快递。”
哗一声,楼门开了。
史春华负责的区段在北京西北三环的位置,社区建成时间较早,大都没有电梯。
只有一栋楼里有一部只能上6层和9层楼的电梯,但这对于史春华来说也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史春华手里拿着快递,飞一般地走在台阶上。
门开了,核对姓名、递上包裹,临走不忘送上一句“春节快乐!”。
大多数情况,史春华都能收到温暖的回复。
在一句句“谢谢”、“辛苦啦”、“新春快乐”中,史春华步伐迈得越来越带劲。
投送中难免遇到顶楼的客户。
紧跟着史春华的步伐,我的脚步越走越沉重,到了六层已经气喘吁吁。
“不能用力过猛,否则接下来的几天都会浑身疼,而且之后也会出现体力跟不上。”送完快件,史春华笑着与记者分享着自己从业10年中的点点滴滴和有关投递的经验。
六楼的住户王先生是河北人,今年也是“就地过年”,他说特别能理解史春华现在的状态。
王先生告诉记者,年前他通过快递购买了很多年货,特别感谢快递行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让他在春节假日也能接收到来自家乡的温暖。
绿色的快递车行驶在高楼间。
史春华负责的区段有四个社区,共有16栋楼。
站在史春华负责的段区,环顾四周,你随便一指,他都能说出这栋楼的名字,是什么性质,让不让快递进出。
中关村投递部的负责人邢志杰经理则了解整个区片里的117栋楼的信息,而更重要的是他熟知部里的51名员工。
说起史春华,邢志杰说,“他没有不认识的地方,没有干不了的活”。
这样的印象是从十年前,招聘史春华入职后,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累计下来的。
邢志杰对史春华的评价极高:“他可以胜任任何一项工作。投递业务,投递部负责片区里的任何一个道段,他都能顶上。进出口作业(主要指邮件包裹进出投递部的流程作业)、揽收等工作样样在行”。
工作态度也是从不推诿,甚至还会主动完成自己业务范畴之外的工作。
投递部里的“团圆饭”。
邢志杰毫不掩饰对这名员工的赞赏,称有这样的员工是他的“福分”。
这份赞赏的背后,是史春华对工作的付出。
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他要赶到投递部开始一天的投递工作,中午点个外卖,吃完下午继续第二次、第三次的投递,完成当天的投递工作后,他还会留下来完成收寄封发工作,结束早的时候8点多可以回家,9点多也是常事。
“996”不足以说明他的工作。
“多劳多得,是我们的薪酬机制,这样员工也更有动力”,邢志杰自信地说,“我们的工资表就贴在员工休息区,让所有员工对自己的劳动收入都能一目了然。”
史春华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资都有一万多元,诸如双十一这样的高峰期会更高。
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企业的用人政策也有所倾斜。
在进入中国邮政的第三年,史春华就因为工作表现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顺利转为正式职工。
单位对他工作给予的肯定,给了史春华极大的鼓舞,也让他在外漂泊的心找到了安全的港湾。
邢志杰依稀记得,史春华刚入职的时候,还会在下班之后送桶装水的场景。
史春华讲,那是他刚来北京时创业失败的经历。
2010年,史春华从河北老家来京闯荡,在肖家河村经营桶装水业务一年多的时间,最后因为高昂的房租和经营不善等问题停业。
后来,他通过面试,在2011年10月15日进入中国邮政。
史春华记得那个日子,因为之后没有多久就赶上了“双十一”。
过去的经历,让史春华格外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艺多不压身“是史春华的处世哲学,多掌握一些技能就能让自己在职业竞争中多一分胜算,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收获。
不仅在工作中学习业务,史春华也期望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上有所收获。
通过单位他报了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的大专课程,2020年春季刚刚毕业,紧接着秋季又报名了本科学业。
史春华说,开放的网络教学方式给了他调配学习时间的自由。
职业上,稳定性和成长机遇是史春华最看重的因素。在他看来,中国邮政就是他天高任鸟飞的天空,也是海阔凭鱼跃的海洋。
“您帮我放门口吧!”用户隔着门说。
“那给您放门口了,您注意查收!”下楼时史春华说,他理解客户们对安全的顾虑,特别是那种单身女孩在家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敲不开门,用户不在家。电话里用户会让投递员把快件放在门口或者诸如水电房之类的位置。史春华说,即便用户这样说了,一些标注是贵重物品的包裹还是要拿回去再次投递的。安全送达才是第一位的,我们这个工作不能怕麻烦。
丢快件的事不是常事,但偶尔也会发生。在史春华的手机微信里有个群,里面加了他负责段区的各个公司的快递小哥们,如果发生什么类似丢件的事,大家常会在群里互通消息,大部分情况都还能找到。有时有些年纪大一些的用户签收了包裹,但是忘记了,还是会反复询问要求赔偿。用户的儿女在沟通事情原委时说,老人经常购买大量相同的东西,记不住的情况难免发生,也希望投递员小哥理解年纪大了的父母,最终没有接受包裹的赔偿。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种信任。
史春华在万泉庄1号院2号楼2单元的时间比以往长了一些,出单元门的时候侧着身子,移出来才发现他身后跟着一位推着小车的老人。
老人姓肖,今年已经有89岁高龄,是二层的住户,腿脚有些不便。下楼时,史春华刚好遇到这位老人,于是扶她下楼。
走出楼道扶着推车,老人一直夸这个保定的小老乡,人好心善。
史春华总说,你拿用户当作家人,用户也会拿你当家人。
送快递,临离开,史春华总会带上一句“新春快乐!”
告别苏州街77号院1号楼四楼住户时,彭女士叫住了史春华,“你等一下!”,扭头回了屋子。
史春华愣住了,静静地站在家门口,住户敞开的防盗门上贴满了书法作品。
不一会,老人递出了一张红纸,细金色的龙纹底,上书一笔力饱满的“福”字。
老人说,这是她写的福字,祝史春华新春快乐。
史春华性格温和,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
说起工作,30多岁史春华说自己还年轻,身上有的是力气。
不过这个除夕,史春华忙碌的投递工作,和用户家里阖家团圆过年的温馨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工作十多年,今年是史春华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
史春华的家在河北,离北京不远,但由于疫情需要,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在岗工作。
在中关村投递部里,做出这样决定的员工不在少数,51名员工中,只有2位因为个人家庭原因春节期间不在岗。
史春华是个顾家的男人,一年挣的钱除了在京吃住总共花费了一万多块,攒下的全都寄回了家。
史春华育有一儿一女,爱人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唯一的收入来源。
午饭时间,史春华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
“家里的春联贴了吗?”
妻子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旁边依偎着十岁的大女儿。
听着儿子叫“爸爸”,史春华笑得合不拢嘴。
前一天下午,史春华作为快递行业代表,参加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妻子讲,她拿着发布会的照片看,儿子一下子就认出了主席台上的爸爸,叫个不停。
妻子说,快回来吧,要不孩子就长大了……
刚挂了电话没多久,史春华的手机又嘟嘟作响。
他拿出手机,微信收到40多条未接短信息,打开都是图片表情。史春华哈哈大笑,那是他与女儿的“暗号”,宠溺的神情浮现脸颊。
大女儿是在他入职中国邮政那年出生的,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长大,眼看着她一天天长成一个大孩子。去年由于疫情,女儿和他爱人一起回到河北老家生活,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见了。
妻子让史春华回家是句玩笑话,但那盼归的心情是真切的。
留京过年是一家人早已做出的决定。
“既响应政府号召,同时又能多一些收入”史春华说,“我也特别期待和同事一起,年三十晚上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
此外,史春华还在发布会上说,他更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早些过去,生活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春节假日期间,快递包裹量低于日常。
据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年三十和初一两天,全国邮递处理快件超1.3亿件,同比增长233%。
快递服务春节不打烊,确保广大用户顺利收到年货,愉快地度过春节。
这一天投递工作结束下班时,同事们手里提着单位的“福袋”回家。
红色手提袋里有豆包、花卷、糖三角、水饺、汤圆、熏肠、蒜肠等。这是海淀区邮政分公司工会为“就地过年”的非京籍员工送上的年货,还贴心地准备了清真版供选择。
边作栋副司长表示,快递小哥辛苦了一年,也需要休息,为此我们也要求企业要统筹安排好生产经营和员工的休假,合理安排春节期间的调休,鼓励以岗留工、以薪留工,为留守的员工提供激励政策和各种福利。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史春华来到了海淀区邮政分公司北太平庄邮政支局与来自海淀区邮政分公司多个揽投部的20多位同事们一起吃“年夜饭”。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徐茂君见到史春华,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他现在已经是行业明星,昨天的发布会上,他道出了快递小哥的心声。
当他们亲手包的饺子冒着热气被端上饭桌,徐茂君总经理提议,吃饺子的同时,每人讲一个2020年最大的收获。
“去年,我们投递部被评为五星投递部,发了五万块奖金……”
“我儿子去年考上了研究生……”
“我今年计划结婚……”
“疫情下,我们部门超额完成报刊征订……”
在欢声笑语中,徐茂君点评着每一位收获。
“咱们北京分公司总共有100多个揽投部,去年有12个被评为五星级,感谢你们的努力!”
“可喜可贺,考上了哪所大学?……”
“恭喜恭喜!没有结婚的同事们可要加油了!”
……
餐桌上,每个人分享着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喜悦,福字挂满了活动的整个房间。
为了保障“就地过年”员工过好春节,各级单位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组织员工“一起吃年夜饭”、送“春节大礼包”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和福利。
徐茂君总经理是河南人,跟在场的同事们一样,今年没回家过年。
餐桌上,他带来了家乡的特产,与大家分享。
看着桌上的年轻人,徐茂君想把自己与邮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他回忆起自己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是通过邮局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通过书信和电报与家人联络,通过汇款单收到家里给的生活费,大家的生活中离不开邮政系统。同时,他也把去年北京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与大家分享,激励大家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在职工闹新春的欢愉中,与大家的谈心与聊天时,徐茂君又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女邮递员的罗淑珍,曾创造连续21年投递信报360万件无差错的佳绩;以及走夜路、唱山歌,感动万国邮联"深山信使"王顺友的故事。
听完,史春华告诉记者,榜样的故事让他心潮澎湃,今天的他和罗淑珍做着同样的工作,对曾经发生的那些邮递员的故事感同身受。
看着激动的史春华,我猜想他有了一位新偶像。
北京的除夕夜,街道和社区都挂满了节日的彩灯,路灯照耀下的街道因为车辆和行人减少而显得宽敞和安静,楼宇亮起了万家灯火,福字窗花透过窗口的光映射下来。
在快递行业与百姓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人们常说,家书抵万金,快递暖人心。
从除夕到初四,史春华都会像平时一样,忙碌地往返于他负责的区段。边作栋副司长表示,今年春节期间,预计邮政快递行业在岗人数达百万人以上。
(图/文 中国网记者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