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首博研究馆员的日常:做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

发布时间: 2021-02-25 14:46: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从事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已30余年。一谈起自己的工作,齐玫总能够滔滔不绝。她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博物馆重要的标志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而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
 


2020年11月1日,“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在国博面向公众开放,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深厚文化的一项展览,也是一次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重要尝试。其中,《运河全图》《潞河督运图》《河防一览图》等重磅文物均为首次亮真迹, 170件/套展品在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的衬托下,系统向观众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让观众可以身在其中体验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这项展览的主策展人之一——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从事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已30余年。一谈起自己的工作,齐玫总能够滔滔不绝。她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博物馆重要的标志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而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

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的邗沟,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在策划“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前,齐玫先后查阅了大概上百本相关书籍,最后写出了8万余字的展览大纲。齐玫说“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是她从业生涯里最难做的一个展览。从展览主题、框架、各部分的重点和亮点,到文物和辅助展品的选择以及呈现方式等,都花费了很大心思,齐玫坚持展览“以物说话”的特色,并增加了展览的互动性。最终,齐玫打造了突出京津冀运河文化、水利工程技术、造船技术等内容,集专业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展览内容设计。

从业30余年,齐玫在博物馆做的最多的工作之一就是策划、实施展览,用她的话说自己可以算是一个专业展览人。2016年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2017年《“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2020年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都算得上是她近几年来的代表作。

其中,2016年展出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三个月的展出时间里参观的观众量达到32万人次。在齐玫看来,“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一是因为这次考古本身就是社会热点;二是满足了大众对考古相关工作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次展览的成功也让齐玫意识到,应该让考古成果走出实验室,使文物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角。

除了做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外,首都博物馆在展览主题创新方面也独树一帜。2020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以其新颖的形式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在国庆期间预约参观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此次“互联网+中华文明”展在展示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以“文物时空漫游”的方式,用数字技术通过文物呈现中国历史文化,为大众带来一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是博物馆展览的一次创新。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博物馆更具吸引力,尤其是让更多青少年来参观,结合首都博物馆的定位,首博打造了“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展示北京城的历史文化,这个展览新颖之处,就是让青少年亲身参与展览的策划、制作、讲解等,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了解和学习到京城文化的魅力。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于这样的要求,齐玫认为在“全媒体时代”,需要博物馆针对观众的不同兴趣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度融合,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同时还要开发出既能展现博物馆文化底蕴又深受大众喜爱,将文化与生活紧密融合、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谈到今后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齐玫认为有几个方面要持续加强:首先是要逐渐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其次,要加强馆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这是让文物藏品与社会共享的基础,需要加大力度去做;另外,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中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弥补文物不足或无法表现的内容,比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加以展示,让观众亲身参与、感受、体验;并且在展览的宣传上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使受众的覆盖面尽量实现最大化。

作为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努力做着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她认为文化强国的基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馆藏文物承载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内涵,要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珍贵的文物与社会共享。同时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根基。(文字/图片/视频:郑亮 伦晓璇 刘桢珂 韩歆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