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铁心向党永未变

发布时间: 2021-05-15 14:00:4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裴希婷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中国网延安讯(记者 裴希婷)“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谷雨过后,南泥湾一片勃勃生机。在柔美委婉的陕北民歌声中,记者随武警部队 “红色印记”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革命圣地延安,来到了扎根南泥湾腹地73年的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官兵面对党旗宣誓。(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这是一个底蕴厚实的中队,他们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无论编制体制如何调整、使命任务如何更迭,一代代官兵铁心向党的底色从未改变,实现了部队建设全面过硬、长期过硬。

这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中队,执勤处突、抢险救援,他们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被中宣部评为“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膺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誉称号,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7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人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160余人受到三等功以上奖励。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将课堂搬到了红色遗址。(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铸牢忠诚践初心

2021年1月,十多名佩戴着列兵警衔的战士来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在这里开始他们下队的第一课。

执勤一中队始终保持着一个优良传统:新兵下队后第一课到驻地红色遗址参观见学,接受革命历史教育。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中队党支部把课堂搬到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这就是革命先辈生产战斗过的地方,我一定自觉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参观结束,列兵于勇亮不禁感叹。

来到南泥湾,每个列兵感触都不一样。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列兵赵捷,看着周围连绵的群山和荒芜的人烟,感到了巨大的落差。中队指导员李亚凯主动找到他谈心,他一点也不愿吐露心声。

于是,李亚凯一有时间就把赵捷带到30多年前官兵们生活的老窑洞前,在“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标语下,给他耐心地讲述中队一代代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

一次,两次,三次……渐渐的,赵捷变了。业余时间,他和几个爱好音乐的战友共同排练文艺节目,用各自手中的乐器表现身边的生活和故事。赵捷的军事训练成绩也突飞猛进,多次登上中队“军事训练龙虎榜”。

赵捷说,他要像革命前辈在中队种下的白杨树一样,在南泥湾扎下根。

“怎么才能扎下根?”时常也有人这样问官兵。

李亚凯说,开展生产劳动就能扎下根。他告诉大家,这里曾是359旅将士们奋斗过的地方。为了打破敌人封锁,他们在南泥湾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大生产运动。在缺衣少粮和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官兵们垦荒种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时至今日,执勤一中队一直保留着种菜养殖的传统,战士们每周都会从事生产劳动。每年年初,执勤一中队都会带着新兵进行劳作,随着春种、秋收、冬藏,新兵在土地上磨砺,也和庄稼一起成熟。指导员李亚凯说:“我们种的不是菜地,而是耕植着每一名新兵的精神和信念。”

武警延安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纪广坤表示,在部队这片热土,每名官兵就好像是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结出硕果,这个过程就是扎根。我们的根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在灵魂深处铸牢对党的无限忠诚。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官兵在雪天进行训练。(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打仗使命扛在肩

清晨,距离起床号响起还有5分钟,中队值班员罗朝铸已经整理好着装,走出班宿舍。这是罗朝铸到中队后养成的习惯。

曾经,罗朝铸是班里的“吊车尾”,现在他是中队的“训练尖兵”。刚入伍时,罗朝铸体型较胖、动作笨拙,大多数军事课目不合格。一次中队组织延安精神专题授课,他被延安时期南泥湾“铁罗汉”的故事深深吸引。故事说的是359旅战士郭荣升,用树枝当单双杠、拿石锁石墩当哑铃,刻苦训练。虽然身材瘦小,但在投弹中右臂投了50米,就连左臂也投了40多米,被誉为“铁罗汉”。

罗朝铸也想成为“铁罗汉”。他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练长跑,四百米障碍他每个障碍一跑就是几十遍。

后来,罗朝铸担任了中队擒敌、体能和刺杀3个课目教员,还被支队评为“四会”教练员,并带出了十多个“铁罗汉”。排长张玉麟,对此感受最深。

“没有带兵经验,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厚,军事素质不够全面……”这是张玉麟到中队后,面临的困境。

“罗朝铸练成了‘铁罗汉’,你也肯定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王正元鼓励他。于是,走上执勤目标,张玉麟向中队长杨路学习组织勤务方法,熟悉各类方案;来到教育课堂,他向指导员李亚凯学习备课思路,掌握谈心交流方法;在训练场上,张玉麟向班长王新军请教组训方法;在荣誉室,张玉麟仔细品读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奋斗故事……

2020年初,张玉麟带队执行某重要任务。任务中,一辆地方汽车突然插入车队干扰行进、严重威胁执勤安全。他判明情况,果断采取措施,成功处置了险情。

张玉麟说,使命扛在肩,人人当尖兵,战时打的赢。执勤一中队执勤目标周围,群山环绕、地形复杂,中队长杨路每周都要勘察目标周围地形。4年来,他踏遍了执勤目标周围的角角落落,山路、沟壑、水系、制高点他都了然于胸。

2021年3月,中队哨兵黄树鹏执勤中,突然发现目标周围两名人员行动可疑。经过仔细观察,他冷静分析、灵活处置,两名可疑人员被迅速控制。整个处置行动不到5分钟,受到上级和目标单位高度肯定。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担负驻地执勤、看守等任务。(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全面建设过得硬

2021年1月,中队被武警延安支队表彰为“四铁”先进中队。领回奖牌的那夜,中队却召开了一次反思总结会。

“党支部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训练水平与实战化训练标准还有差距。”

总结会上,你一言我一语,批评与自我批评热火朝天。中士胡堂松的批评最为尖锐:受训练场地限制,中队去年个别军事训练课目仅达到合格水平,今年党支部却没有研究制订解决措施。

指导员李亚凯说,“台上领奖状,台下找问题”,是他们长期保持的好传统。

在执勤一中队,他们坚持定期召开“诸葛亮会”,组织“我为中队献一计”活动,让“原生态”意见、“金点子”建议进入支委决策,近年来,先后有116条意见被支部采纳,26条建议被评为“金点子”。

中士李春尧被采纳的“金点子”是帮助姚家坡村74岁的贺树有老人发展养殖业。老人家庭穷困,儿女长年在外打工,每月靠领取低保和捡卖废品度日。中队官兵得知情况后,2次集资捐助5只羔羊和100多只鸡仔,中士李春尧还细心传授养殖技术。现在,贺大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逢人便夸他有一群“兵儿子”。

其实,拥政爱民一直是执勤一中队的光荣传统,他们把驻地当家乡,视群众为父母,扎根山沟、无私奉献。

2016年2月25日,执勤一中队附近的山上农田突发火灾。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火势蔓延极其迅速。

山下有一家大型化工厂和采气站,如不及时控制火势,后果不堪设想。

执勤一中队迅速赶到现场,高温炙烤,浓烟刺鼻,眼泪也不停地流……就在这时,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传来:附近还有两户人家没来得及撤离,被困家中。

“救人!”

时任中队长宋彪当机立断,抽组人员编成营救组,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官兵们往身上泼水,用工具打开通道……冲进火场,将受困群众救出。

9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执勤一中队官兵共救出被困群众6人,紧急疏散368人,保护山林200多亩,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视频资料由受访单位提供)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